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守护先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守护先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坐落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医学中心。它在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多项世界级的成就,如全球首款可吸收封堵器的研发成功,以及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顶级期刊发表。中心还开展了多项国家级心血管病防治项目,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和基层高血压管理项目,为提高全民心血管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研创新:领跑全球的心血管病研究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科研创新方面持续领跑,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首款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发成功。这一突破性成果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专家、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王云兵教授团队、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联合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历时十年协同攻关。
该封堵器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突破了传统金属封堵器长期存留体内可能引发并发症的难题。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封堵效果非劣于已上市金属封堵器,安全性良好,心律失常发生率更低,并且在12个月内基本降解完全,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远期收益。这一成果已在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4)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4)上公布,正式开创了全球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可降解新纪元。
此外,中心还在心血管病的其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参与研究的Zilebesiran药物显示,一年仅需两次给药即可实现持久降压;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冠状窦植入物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公共卫生贡献:守护全民心血管健康
作为国家级心血管病防治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心积极参与国家慢病防控战略,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在慢病防控方面,中心参与了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基础数据支撑工作。通过多部门合作,建立了慢病早死概率测算机制,为制定慢病防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中心还开展了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基层医疗方面,中心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通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推广适宜技术、建立远程医疗平台等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助力“健康中国2030”蓝图的实现。
国际合作:展现中国医疗实力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医疗实力,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我国在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中心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医疗援助和学术交流。例如,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团队远赴海外,开展血管外科手术示范和培训,推广中国自主研发的医疗技术。此外,中心还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不仅在科研创新方面持续领跑,在公共卫生和国际合作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中心正在为提升全民心血管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