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智能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柳州智能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柳州,这座有着70年工业发展史的广西工业重镇,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制造革命。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到智能化转型,柳州的两大汽车巨头——东风柳汽和五菱汽车,正在用创新科技重塑“柳州制造”的新名片。
柳州智能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4年12月,柳州市政府发布《促进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企业数量将超过150家,产值将突破400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分别达到400家和1000亿元。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彰显了柳州在智能制造领域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决心。
五菱汽车:岛式制造开创全球先河
在柳州智能制造的浪潮中,五菱汽车的LIM精益智造工厂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这座投资3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是全球首个采用“岛式制造”模式的汽车工厂。
与传统流水线生产不同,LIM工厂通过解构重组制造工序,构建了以“智能岛”为主体的柔性化产线。每个“智能岛”都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设备,能够根据生产需求灵活调整工艺路径和设备程序。
这种创新的生产模式带来了惊人的效率提升:工厂自动化率达到50%,每日可生产640台新能源车,年产量高达20万台。同时,主线工位数下降40%,零件缓存下降30%,制造成本更是大幅降低30%。更重要的是,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实现了制造质量的零缺陷。
东风柳汽:人形机器人开启工业新纪元
在智能制造的另一前沿阵地,东风柳汽正携手优必选科技,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作为广西最大的国资车企,东风柳汽正在通过智能化改造,为传统制造业插上科技翅膀。
根据合作协议,优必选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将进入东风柳汽总装车间,承担安全带检测、车门锁检测、车灯盖板检测、车身质检工位、车厢后盖检测、内饰总检、油液加注、前桥分装、集配捡料、贴覆车标、配置刷写、标签打印等一系列工作。
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启了汽车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正如蔚来汽车智造工程人形机器人负责人乙鹏所说:“汽车制造业是发展人形机器人绝佳的平台,海量的数据可以帮助具身智能的开发。”
智能制造:柳州工业的新引擎
柳州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壮表示,柳州将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优势,持续打造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目前,柳州已建成超过100个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拥有80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3.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2.3万人,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从五菱汽车的“岛式制造”到东风柳汽的人形机器人,柳州的智能制造正在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工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柳州这座老工业基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