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专访:抗抑郁背后的故事
赵露思专访:抗抑郁背后的故事
2025年1月,演员赵露思因“被送医院抢救”相关事件多次登上热搜,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1月1日,赵露思发文对最近所有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应,也让抑郁症和躯体化症状等话题引发关注。
从情绪低落到躯体化:赵露思的抑郁症发展历程
赵露思的抑郁症历程始于2019年,当时她开始出现抑郁情绪。但由于性格比较能忍,她并未重视这些负面情绪,而是选择继续工作。2021年,随着病情的发展,她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然而,真正让病情恶化的是2024年,这一年她出现了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颈椎疼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2025年1月1日凌晨时分,赵露思在社交媒体发布多张图片。其中有照片显示,赵露思目前肢体活动依然受限,走路时不能像以往一样保持正常的速度和姿势。在长文中,赵露思还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入行后遭遇的种种,包括因学习不好挨打、没试上戏挨打、被拿走高额“分手费”、行业内外的诋毁造谣,赵露思表示“每一次都是痛苦的加深,所以这并没有停止对我的伤害”。
1日18时许,赵露思经纪公司银河酷娱发文致歉,称“露思和我们对于工作规划并无分歧,均在充分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力争合理安排及协调相关工作开展“,但并未正面回应赵露思文中提到的”殴打“、巨额”分手费“等问题。
综合治疗助康复:药物、心理与康复治疗三管齐下
面对日益严重的病情,赵露思开始了系统的治疗过程。据她自己透露,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药物治疗: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来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
心理治疗: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学习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康复治疗:针对躯体化症状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帮助身体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赵露思还特别强调了休息的重要性。她表示,充分的休息是康复的基础,只有在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放松的情况下,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专家解读:躯体化症状不容忽视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赵露思所描述的症状,如感觉像有虫子在爬、针扎的感觉、荨麻疹、干咳、干呕、眩晕、颈椎疼痛等,都是典型的躯体化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赵露思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躯体化症状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上康复治疗是很正常。”袁勇贵表示,“我们讲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有康复治疗,还可以用一些仪器设备来辅助治疗,比如进行电治疗。”
赵露思在文中也说,“抑郁是种情绪,但抑郁症是种疾病,也不再是‘想开点’,‘说出来’就能够解决的。了解心理疾病,重视心理治疗真的很重要。”袁勇贵表示,可能有些人不够了解,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大的时候,会产生无力感,感觉没有希望、绝望,对事情缺乏兴趣,什么都不想做,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躯体性症状,比如压力大的时候会头疼心慌胸闷,各种各样的躯体不舒服都可能出现。赵露思说的这些症状都是可能的,这是重度抑郁的表现。
社会影响:打破抑郁症污名化
赵露思公开自己与抑郁症斗争的经历,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治疗和康复,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抑郁症,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
她强调:“抑郁是种情绪,但抑郁症是种疾病,也不再是‘想开点’,‘说出来’就能够解决的。了解心理疾病,重视心理治疗真的很重要。”
这一举动得到了广泛赞誉。许多网友表示,赵露思的勇敢分享让他们对抑郁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鼓励了正在与抑郁症斗争的人们。同时,这也提醒着社会大众,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而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患者应该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赵露思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及早重视心理治疗,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包容、支持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