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卢作孚传(下):炮火下完成中国版敦刻尔克撤退,拟任交通部长前夕自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卢作孚传(下):炮火下完成中国版敦刻尔克撤退,拟任交通部长前夕自杀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2/14/84138972_1138296591.shtml

1930年-35年,卢作孚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中年,建设四川、统一航运的事业如火如荼。接下来,抗日战争让他不得不中断自己热爱的事业,转而支援前线。

放弃欧洲考察,投入抗战洪流

时间到了1935年,卢作孚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四川建设厅厅长。当时四川刚刚结束军阀内斗,百废待兴。卢作孚又风风火火的投入了全方位的建设。

在农业方面,建立水文测量站、气象测量站、稻麦改进所。

引入优质棉种、白蚕种、自办纱厂,引入美国的机器制糖技术。

建立联合矿产调查队,绘制四川全省矿产分布图。1936年地质学家常隆庆深入川康彝族居住地,发现攀枝花铁矿。

组成官商合营的川黔铁路公司,勘测成渝铁路段。

这些工作在1年半内完成。

1937年夏,本来国民政府要派卢作孚去欧洲实业考察,票都买好了,却爆发了七七事变。他取消了考察计划,去南京参与草拟战争总动员计划。

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改组,下设六个部。卢作孚任政略部副部长。1937年10月,上海闸北失守。卢的工作是安排上海、南京的众多工厂、机关撤往武汉。

1938年1月,卢作孚被任命为交通部常务次长,统一调度指挥长江上的一切民用船,包括民生公司、三北公司、招商局的所有船。安排当时川军29、30两个军8万人出川抗日。

中国实业版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本来已经安置在武汉的工厂、设备、人员又要继续西迁重庆。人和货物都挤在了距离武汉300多公里的宜昌。

宜昌是个约10万人的小城,一下子挤进去逃难的3万人,席地而坐无家可归。沿江两岸堆放了9万吨物资,没有外包装的露天堆放。

中国的军工、重工、轻工业家底都在这里了。

这时卢作孚的任务、就是把人和物资撤离宜昌。因为三峡险峻,日寇很难攻入三峡,撤离宜昌就安全了。

这就是中国版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二战敦克尔克大撤退:纳粹德国开战后、法国寄希望在马奇诺防线上。然而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人的小港作为海上退路。5月25日,英军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从宜昌到重庆,经过秭归、巴东、巫山等10县、险滩70多处。参考下图,这个路线就包含了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工程建好后,水位上涨100多米,江面比之前宽很多。

卢作孚先到民生宜昌分公司了解情况,看到挤满了前来交涉、要船的人,好些是军政方面的头头,都在吵架。

按照民生的载运能力,这些物资要运一年,但是老天爷只给他们40天——长江的枯水期马上来了。

当务之急是压缩运输时间。

宜昌至重庆去时逆流走4天,返回顺流只要2天,来回一趟6天。参考上文三条船两条航线的经验。卢作孚又设计了一个三段航行法。1 、宜昌至三斗坪(接近秭归) 。2、三斗坪至万县。3 、万县至重庆。

最重要的物资、不容易装卸的重型货物,一口气由宜昌直运重庆;到重庆再满载出川抗日的将士回来。其他物资,只运到万县,或者再近一点,运到奉节、巫山就返航。

另外,给各单位运输不是包一条船,而是分配吨位。哪怕船被炸了,也能保证改用其他船、最大化利用了有限空间,每天都有物资可以离开宜昌。

三峡航段不能夜航,晚上都用来卸货。民生的船不够,调用了超千只木船一起运输。在费用上,不仅不加钱,还降价,难童免票。

在民生公司,收发报机一天24小时,不间断传送电报,送到卢作孚案头。他随时掌握每一条船的动态。

同期也有一些外国商船在做生意,但他们不运军工的货,而且利用这个特殊时刻加高价。

40天后,滞留的3万人都撤走了,物资撤走6万吨,后续陆续运输。

宜昌大撤退后,1939年9月,日寇进犯长沙,湘桂兵工厂的3万吨器材又运到宜昌,民生再次抢运入川。

1940年5月,张自忠将军殉国,卢作孚派“民风”号送灵柩回重庆。

6月,日寇进犯宜昌,这时候民生的船还在前线抢运物资,卢作孚冒着空袭危险,亲临现场指挥。等日寇进入宜昌发现这里已经成了空城。

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被炸沉9艘船,意外事故沉没5艘、炸损7艘。趸船、驳船被炸33艘。117名公司职员牺牲,76人致残,其姓名被雕刻在宜昌大撤退纪念碑

大后方修路、运粮、

完成宜昌撤退后,卢作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大后方的交通和粮食问题。

第一个是把柴油船改为烧煤的船。

当时的航运主要烧柴油,而柴油全部靠进口,虽然民生尽可能囤积了4000吨油,但在宜昌撤退后,还有2000吨,只够用半年了。

没有柴油整个长江的交通就瘫痪了,所以卢作孚提前购置钢材、还有性能小的60多只船,改造烧煤的船。造船前先造锅炉,造锅炉也需要买钢材。买的钢材卡在昆明进不来。实在没办法时,有的船只能用木材做船壳。

从1938年开始,日军借助空中优势,就开始轰炸重庆。造船工作就是在无间隙的轰炸中进行的。那会地面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就挖防空洞,建了5个分厂、分布在民生机器厂周围30公里的地方。

卢作孚的儿子在书里写到:他陪着爸爸视察车间,看到地下车间亮如白昼,机床在轰鸣,工人在忘我的工作。爸爸怕打扰他们,没有和一个工人说话。

1938年2月开始、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商业区、平民聚居区实施无差别轰炸。1938年为试探性的轰炸。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开始向重庆实施“由空中入侵对敌军战略中枢加以攻击、同时进行空中歼灭战”。1939年4月底重庆的浓雾渐渐消失之后,日本制定了“五月攻势”作战计划,5月3日及4日,日机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1941年中、日军为准备在太平洋发动战争,陆、海军航空队主力从中国抽出。之后对重庆只有零星轰炸。

除了水路运输,陆路运输也很糟糕。一个是从四川通往湖南的交通线被切断,抗日前线的兵员、补给运不过去。

另外一条是在广州沦陷后、从四川通往海口的交通线被切断,国外供应的军民物资进不来

为了打通这两条线。首先从三斗坪修了一条公路,经过湖北西部山区到湖南,这样就把长江上游的航运和湖南连起来了。

第二个是从四川南部的长江港口泸州修公路,经过贵州到达云南的沾益,连接滇缅公路。

见图,沾益隶属于曲靖

1940年,卢作孚又兼任全国粮食管理局长。解决军粮供应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粮食有、只是都分散在农村,而基层官员又不出力,只忙着从流通环节捞钱,粮食收不上来。卢作孚调查了每个县村的粮食数量,设计了“几何计划”。

把没有路的偏僻地区的粮食,用人力肩挑背扛、运送到指定地点。再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运送到各交通要道的政府粮仓中。就像人体血液循环一样,把血从毛细血管抽到主动脉上。

这个计划的中转储粮地点和运输路线非常关键,是卢作孚对着地图,花了几天几夜,再集体开会讨论出来的。

仅在巴中地区,就动员了30万人运粮。

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卢作孚不停着对着长途电话喊叫、询问运粮进度,发出指令,通宵工作。

病重学英语、思考战后建设

在这么紧张的工作下,47岁的卢作孚出现了脉搏间歇跳动,严重的时候甚至晕厥;经诊断、双肺肺膜破裂。再不休息就要累死了。

1941年冬,卢作孚到歌乐山养病。他是闲不住的人,病榻的时间也不能浪费,又学起了英语。

一开始孩子们去看他,还能给他讲讲英语语法,2个月后孩子的水平已经没法教他了

病好后,他继续学英语,可以无障碍的听英文广播,看英文报纸。

1944年,二战局势扭转,抗战胜利不再是一句梦话。卢作孚已经在思考中国的战后建设,他写了《论中国战后建设》《中国中心的伟大基地——四川》,阐述四川在战中的贡献,和战后的建设方向。

1944年底,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在美国纽约召开国际通商会议,这个会议由美国四大商业团体发起召开。卢作孚和张公权、陈光甫、范旭东、李铭、贝祖贻一起参加会议,发表讲话。

李铭(1887-1966),浙江绍兴人,民国12年任浙江实业银行上海总行总经理

张公权:张嘉璈(1889-1979)民国时期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幼仪的哥哥。陈光甫:陈辉祖(1881-1976),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被誉为上海摩根

范旭东(1883-1945年),原名源让。长沙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贝祖诒(1893-1982),字淞荪,江苏吴县人。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后出任中央银行总裁,贝聿铭父亲

参加完会议、卢作孚借这个机会考察美国造船业,觉得价格太贵,又去加拿大。正好加拿大有优惠的贷款政策,最终确定,让加拿大三家银行贷款,订购了6只客船。

但是加拿大的银行贷款需要国民政府担保,没想到,正是担保出了岔子,让民生公司损失不小。

造新船、拓展沿海航线

这就牵扯到孔宋集团、轮船招商局和民生公司的斗争

早在1938年,民生公司成为长江航运的领导者,孔宋集团就想能不能把民生公司变成自家的。想了很多的方法,比如在公司里安插宋系人员,投资入股,这些都被卢作孚拒绝了。

到了给加拿大贷款做担保时,负责审批贷款担保的宋子文说政府正在和美国谈贷款,有了贷款就分给民生。以此为借口,把担保的事搁置了1年。

同期,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接收了敌伪船只、美军剩余舰艇,全都分给了招商局。招商局船超过了民生公司。

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也采取各种办法,和民生公司竞争,比如降价、挖墙脚。当时民生正忙于做复员运输,把重庆的人员运回上海。

忙完了复员运输,卢作孚没有让长江航线竞争困住手脚,反而以攻为守、在1946年开辟了上海到基隆、基隆到天津的航线。

这时候,行政院长由宋子文改为张群,经过多方努力、这才解决了借款担保问题。但时过境迁,加拿大那边也有变化,又重新谈判。

而且造船的价格也上涨了很多,本来贷款可以造12只船,现在只够订购9只船。

此外,卢作孚还以低价(两三百万美元)购买了美国巨型坦克登陆艇、大油轮等,改造后投入到东南亚航运。

当时国内因为内战,轮船被强迫打兵差,加上货币贬值因素,民生公司经营很困难,全靠沿海航线的收入弥补。

解放、护船

时间到了1949年前后,民生的工作重点,变成了护船。

此时的长江下游航线已经中断,民生就把船全部往长江上游开。有好几条船被国民党军队扣押在宁海(位于舟山岛)。这时候定海岛上挤满了军队,被扣押的民生船处于绝境——没钱、没粮、没淡水。

卢作孚派人找国民党高层协商,解决粮食问题,然后把船开到台湾。

还有在黄海、东海打兵差的船,找理由开往香港。一直到1952年2月,9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船都集中到香港。再回上海、广州。

卢作孚从1949年11月到1950年6月,一直在香港,之后回到北京,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与中央探讨公私合营问题。

1951年9月、周总理还邀请他担任交通部长。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1952年初,卢作孚却自杀身亡。

悲乎英雄离世

在《我的父亲卢作孚》中,对卢的死因完全没有提,而在其外孙清秋子的书《百年心事-卢作孚传》里,则讲的比较详细。

卢作孚为什么自杀?

原因或可简化为:公股代表的夺权斗争和当时各种运动,民生公司严重亏损,使卢作孚万念俱灰。

卢作孚等民生元老希望的公私合营的方式是,公股投资帮民生度过难关。公股代表入驻民生公司,不直接掌握公司经营权,但可以入董事会监督。

而民生公司的公股代表显然不想只做一个观察员,而要把公司的经营权都抓在手里。由此和私股代表产生了冲突。公股代表何郝炬、海员工会王宏远等人引导、默许下、对公司高层进行镇反、清洗。上百人离职审查、拘押、甚至枪毙了10人。

这些人是卢的同事、好友,其愤懑心情可想而知。

再加上当时三反五反运动的大背景,民生公司机器厂厂长陶建中在群众大会上被枪决,陶厂长极有威望,他的死对卢作孚的刺激很大。

高层内斗,民生整个的经营状况糟糕透了,甚至出现多起行船事故,船长也在事故中殉职。带入卢作孚的视角,这个现状简直比抗战后还糟糕。

其实解放前夕卢作孚是有机会去美国、台湾的,世界之大任他驰骋、但他为了民生公司一大家子人,选择了留下。可惜时代错付了他。

1952年2月6日,卢作孚当众做检讨,检讨什么呢?在北京请人吃饭看戏出差住酒店,是浪费、公私不分。但他说“我所经手的事绝不让人贪污”。

当天下午,卢作孚到“民铎“轮事故现场、沉默良久。

2月8日参加三反坦白检举大会,卢的通讯员关怀当众发难。下午卢正常上班,下班后回家。

晚上8点,妻子蒙淑仪发现卢作孚服用安眠药昏迷。电话到民生公司总经理室求救。

民生公司来人,未将人送到附近的仁济医院(重庆第二人民医院),而是让公司职工医院的医生处理。

晚上11点40分确认卢作孚离世、享年59岁。

关于卢去世的过程,卢的外孙清秋子的书中还有更详细的记述、包括涉及的人员,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展开。

书中写到:

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历史行为负责,时间再漫长,是非也不会模糊。

留于身后的,是清誉还是恶名,并非不重要的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