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年”至 中国“年味”浓郁年俗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年”至 中国“年味”浓郁年俗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kcna.hk/h5/docDetail.jsp?id=100897704&channel=2808

2025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的“小年”。这一天,中国人开始了一系列迎接春节的传统习俗,从祭灶、扫尘到准备年货,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


1月20日,中国农历乙巳蛇年前夕,香港街头年味十足。

小年最重要的年俗是“祭灶”,即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摆放酒食瓜果等供品,其中最突出的是又甜又黏的点心“糖瓜”。古民谣“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等都是描述这一传统节俗。无论是古代的土台灶,还是如今的煤气灶、电灶,灶作为烹煮食物的地方,在每家不可或缺。中国民间传说,“灶王爷”日常在家中负责保护和监察,而小年这天,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过去一年的言行。人们用糖瓜祭祀灶王爷,为的是“黏”住他的嘴,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坏话了;同时也希望灶王爷吃了甜蜜的糖瓜,可以多说“甜言蜜语”。反映了民间智慧俏皮的一面。

小年祭灶自古有之,宋代十分兴盛。宋代诗人范成大有《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记录了当时祭灶食物之丰盛。时至今日,人们的日常饮食可能有变化,但小年爱吃甜食的习俗一直保留。内地媒体《现代快报》22日报道,如今的小年,琳琅满目的各色糖果点心已上市,“同样的甜味依然在中国人的舌尖流淌”。

除了祭灶,“扫房”或“掸尘”也是小年重要习俗。每逢小年来临,中国人喜欢洒扫房间庭院,清洗家中的被褥、器物等,以期干干净净过春节。这寓意着把旧的一年的霉运统统扫出门。俗话常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小年到,中国人也有沐浴、理发的习俗,同样是为褪去过往晦气,开启新一年的好运。

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22日表示,中国古人沐浴更衣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衣为表,也为里。表面上除旧布新的更换,内里则是文化传统使然。”小年的“大扫除”,是中国人郑重的仪式感,背后是人们对天地自然运行秩序的体察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中国南北方小年相差一天,实际上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悠久。清朝中后期,帝王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北方民间受皇家影响,将祭灶王过小年的日子也提前一天到腊月二十三。黄强表示,现在尤其在城市中,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许多传统民俗容易被忽视。“就像大家都记挂着过年,但无论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不是人人都惦记着要过‘小年’。”

黄强说,可喜的是,今年无论是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是看微信朋友圈,都发现许多人准备或正在做春节前的家中清洁,这正是小年的“扫房”或“掸尘”仪式。他指出,“小年”等传统民俗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亲身参与其中,更会感知其亲切可爱,也会油然而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乃至自豪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