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防护:你做对了吗?
实验室安全防护:你做对了吗?
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燃,造成2死9伤。这起惨痛的事故再次敲响了实验室安全的警钟。在化学实验中,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是保护实验人员免受伤害的关键。
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安全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根据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工作必须遵循“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每间实验室都必须配备安全责任教师,并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实验室的物理环境安全同样重要。实验场所应具备合理的安全空间布局,超过200平方米的实验楼层需要设置至少两处紧急出口,75平方米以上的实验室要有两扇门。实验室消防通道必须保持通畅,公共场所不得堆放仪器和物品。此外,实验室的水、电、气管线布局要合理,安装施工需符合规范,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
在化学实验中,个人防护装备(PPE)是保护实验人员免受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欧陆科技集团的检测标准,PPE手套需要符合欧盟第2016/425号法规的要求,并通过EN 374-1标准的化学防护手套认证。手套的检测项目包括渗透检测、化学降解测试以及对病毒和微生物的防护能力。
选择合适的手套至关重要。例如,对于甲醇、丙酮等常见有机溶剂,需要选择A型防护手套,这类手套至少需要对6种试验化学品具有2级以上的防护能力。而对于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则需要选择专门的防护手套,并确保其pH值在3.5至9.5之间,六价铬含量低于3ppm。
除了手套,实验人员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服和安全鞋。防护眼镜需要符合GB 21303-2008标准,防护服则应符合GB 24540-2009标准。在进行高风险实验时,还应佩戴全面罩或正压式呼吸器。
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要求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必须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六类:接触粉尘类、接触化学因素类、接触物理因素类、接触生物因素类、接触放射因素类以及其他类。检查项目和周期应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执行。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在备案的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检查结果需要在3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则应及时将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如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立即告知劳动者本人并通知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
实用的安全防护小贴士
- 实验前必须熟悉实验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了解应急处理方法。
-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长发必须束起,不得穿拖鞋或凉鞋。
- 实验过程中不得离开岗位,实验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关闭电源和水源。
- 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和存放食物,不得在实验室内睡觉过夜。
- 定期检查实验设备和安全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结语
实验室安全防护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它关系到每一位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如一位资深实验员所说:“在实验室里,安全帽、防护眼镜和实验服就是我们的盔甲,手套和口罩就是我们的盾牌。只有穿戴整齐,才能在科学的战场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