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场“35岁危机”的坎,普通人到底如何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场“35岁危机”的坎,普通人到底如何应对?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7538404_120870974

9月4日,话题“董明珠谈35岁找不到工作”冲上微博热搜,让我们来看看怎么个事儿?
原来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一场访谈中回应了关于招聘35岁以上员工的问题,“很多人他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35岁找不到工作,他不愿意低下头。”
并且还表示“我当然会招,为什么不呢?35岁的人如果能力出众,为什么不录用?我自己也差不多40岁才开始创业。35岁的人在社会上已经锻炼了很长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至少还能再干20年,为什么不可以?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他们35岁了,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放低姿态,觉得自己有个大学文凭甚至研究生学历,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差得很远。”
对于这一言论,一些网友表示,董明珠的观点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质疑道:“究竟要低下头到什么程度才行?” 此前,董明珠也曾谈到“很多企业可能都不再招35岁以上的人了”这一话题,并建议道:“如果没有人招聘你,那就去创业吧。”
不论网络上如何争论,这些言论都揭示了一个残酷的职场事实:35岁仿佛一道无形的门,走进去了便“隐入尘烟”。

35岁危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职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逐步取代了一些传统岗位,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加之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年轻一代职场人的涌入,使得中年职场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不仅来自于技术革新和年轻人的竞争,还包括企业用工成本的考虑。对于企业而言,35岁以上的职场人往往工资较高,但精力和创新能力不如年轻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得“不划算”。
此外,一些企业在用人策略上更倾向于培养年轻的、有潜力的员工,进一步导致35岁以上的职场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35岁+,如何找到出路?

面对“35岁危机”,职场人并非毫无出路。以下几条路径或许可以帮助大家突破瓶颈,重新获得职业发展的机遇:

  1. 终身学习,提升技能
    技能再培训和职业转型已成为应对“35岁危机”的关键策略。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多达3.75亿劳动者需要进行职业转型或技能再培训,这对35岁以上的职场人尤为重要。
    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都应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同时,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自学等方式,掌握新兴领域的技术,拓宽职业发展的空间。

  2. 职场转型与创新创业
    对于那些在现有岗位上难以继续发展的职场人,职业转型和创业或许是可行的出路。利用积累的行业经验和资源,进入相关或新兴领域,甚至自主创业,都是拓展职业生涯的有效途径。

  3. 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可以显著提高职业满意度和成功率。LinkedIn的一项报告显示,有清晰职业规划的员工在职业成功率上比没有规划的员工高出20%以上。
    这表明,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长期职业规划,有助于做出更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选择。

这三点总结下来,就是:选择成长型的工作+在工作中野蛮成长+变稀缺或向上走。

35岁这场劫,唯一的方式是充电

一个残酷的职场规则:职位的价格由最便宜的可胜任者决定。一位高速收费员下岗了,三十多岁,没有核心能力,再就业太难了。他的工作就是打个招呼、刷个卡、收个钱、遇到冲突叫领导,类似的工作如前台、流水线、送外卖、送快递等,随时可能被年轻人替代。

危机向来与机遇捆绑,不想被降维打击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加维,想要平稳渡过中国式中年——35岁这场劫,唯一的方式是充电。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时光,聪明不足却又习惯拖延,学历不高又不努力,不满意自己又自我安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叫醒自己更加困难。

或许,是时候让改变发生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