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冰墩墩:从冰糖葫芦到全球明星的设计之旅
揭秘冰墩墩:从冰糖葫芦到全球明星的设计之旅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过去两年多,但那只穿着冰晶外壳的熊猫——冰墩墩,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热度。从冬奥会赛场到社交媒体,从国内商场到国际舞台,这个萌萌的吉祥物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全球粉丝的喜爱。那么,冰墩墩究竟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从冰糖葫芦到大熊猫:灵感的蜕变
冰墩墩的设计灵感最初竟然来自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食物——冰糖葫芦。据设计团队回忆,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创造一个既能体现冰雪运动特色,又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冰糖葫芦的晶莹剔透和冰晶外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创意成为了冰墩墩设计的起点。
然而,冰糖葫芦显然无法承载一个国家形象的重任。设计团队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创意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大熊猫相结合。最终,他们决定以大熊猫为原型,为其穿上一层透明的冰晶外壳,既保留了冰糖葫芦的视觉元素,又赋予了设计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黑眼圈的秘密:双重寓意的巧妙融合
冰墩墩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莫过于它那标志性的黑眼圈。最初,设计团队只是单纯地想通过黑眼圈来体现熊猫的特征。但随着设计的深入,他们发现这个元素可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黑眼圈象征着滑雪镜,与冬奥会的主题完美契合;另一方面,它也暗含着现代人努力奋斗的精神象征。正如网友所调侃的那样,黑眼圈不仅是加班的象征,更是一种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这种巧妙的设计,让冰墩墩不仅仅是一个吉祥物,更成为了当代社会精神的载体。
300天的匠心打磨:设计团队的不懈努力
冰墩墩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达300天的反复修改和完善。这个过程凝聚了广州美术学院14人设计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教授曾表示,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功能的实用,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团队成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团队始终坚持“相关性、在地性、时代性”的原则。相关性确保设计与冬奥会主题紧密相连;在地性则强调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时代性则体现在设计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上。这种全方位的考量,使得冰墩墩成为一个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感的优秀设计。
“萌文化”的视觉呈现:设计的点睛之笔
在确定熊猫作为造型元素后,如何将其打造成一个符合当代审美、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形象,成为了设计团队面临的重要课题。他们决定采用“萌文化”的视觉表现手法,通过管状身材、冰晶外壳和彩色“冰丝带”等元素,塑造出一个既可爱又时尚的冰墩墩。
这种设计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冰墩墩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潮。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打破了文化和语言的界限,成为了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情感纽带。
从“冰墩墩”到“蛇墩墩”:持续的创新与传承
冬奥会结束后,冰墩墩的热度并未消退。设计团队继续发挥创意,推出了多个系列的衍生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24年推出的“蛇墩墩”。
“蛇墩墩”以中国传统民间传说“白蛇传”为灵感来源,采用京剧中的白蛇和青蛇形象为蓝本,同时融入了缠枝纹样等传统元素,表达了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美好寓意。这一创新设计再次引发抢购热潮,仅王府井工美大厦一家门店就售出1万多个“蛇墩墩”盲盒。
冰墩墩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可爱的设计,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它用一个简单的形象,传递了中国人民敦厚、勤劳、和善的美好品质,展现了中国面向未来的充分自信。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冰墩墩集中国和中国人民最精华的元素和特色于一身,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杰出大使。
从冰糖葫芦到大熊猫,从设计草图到全球明星,冰墩墩用它的独特魅力,讲述了一个关于创意、坚持和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它不仅是中国设计的骄傲,更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冰墩墩将继续以它那双充满力量的黑眼睛,陪伴着人们追逐梦想,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