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升龙皇城:越南千年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升龙皇城:越南千年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9TK5AJP05568S1R.html

升龙皇城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是越南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皇城,不仅见证了越南从李朝到阮朝的辉煌历史,更融合了中国、占城等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2010年,升龙皇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展现越南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升龙皇城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在连续1000年里都是十分独特的人类文化、雕刻艺术、建筑艺术、建设技术、城市规划和造景艺术等价值的交汇之地。遗迹区反映了从7世纪至19世纪升龙前期,升龙和河内时期的历史积淀,许多历史时期的遗迹和文化层颇为连续地相互重叠。建筑遗迹有地基、柱脚、砖墙段、路段、铺砖地板或卵石地基,以及排水系统、水井、“御河”、荷花池等等痕迹,显示了昔日升龙皇城的巨大规模和具体面貌。这里发掘的文物数量很多,种类丰富,如素砖、花砖、地砖、墙砖、筒瓦、瓦当、衬瓦、柱石、多段铁木柱、宫廷用品、首饰,各时期的越南陶瓷、中国陶瓷、日本肥前陶瓷、中东陶瓷、不同年号的铜钱、“神功”炮、剑、刀、箭头等,其中有些是珍稀或首次发现的。河内升龙皇城反映了中国与南部的占城古王国交互影响下出现的独特文化。

201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vi),河内升龙皇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河内升龙皇城成为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第900个遗址。皇城建于11世纪越南李王朝时期,是“大越”独立的标志。此处原是公元7世纪时,由中国在红河三角洲的一块土地上排水而建的一座城堡。直至13世纪,这里一直是区域政治权力中心。皇城建筑物与黄耀街18号考古遗址反映了东南亚——确切地说红河下游河谷——在北部的中国与南部的占城古王国交互影响下出现的独特文化。[2-4]

河内名称由来

皇城建于11世纪越南李朝时期,是“大越”独立的标志。此处原是公元7世纪时,由中国在红河三角洲的一块土地上排水而建的一座城堡。直至13世纪,这里一直是区域政治权力中心。皇城建筑物与黄耀街18号考古遗址反映了东南亚——确切地说红河下游河谷——在北部的中国与南部的占城古王国交互影响下出现的独特文化。[1]

约在公元前3000年,河内一带开始有人居住。其城市化的雏形“古螺城”,建成于公元前200年。在北属时代(中国统治时期),它被称作“宋平”及后来的“龙肚”。公元886年,它成为了一座城塞,被称为“大罗”。

1010年,越南李朝的初代帝王李太祖迁都大罗城。据说,当年李太祖看见红河上升起蛟龙,故将大罗命名为“升龙”。1397年越南的首都迁到清化(西都)之前,升龙都是越南的首都,迁都清化之后,升龙成为“东都”。1408年,越南再次北属中国明朝,东都城被中国人重新命名为“东关”。

升龙皇城

1428年,黎朝的开国先祖黎利领导起义,越南从中国统治下获得独立,东关城也改名为“东京”。在西山朝时代,它被称为“北城”。1802年,阮朝建立,都城南迁到顺化,河内又被称为“升龙”。

1831年,阮朝迁都顺化--富春。升龙皇城被缩小,并按“符邦”(Vauban)式重建,改为北城治所,后为河内省省会。阮朝将其改名为“河内”。

19世纪末,遭到法国殖民者破坏,至今只留下少数遗迹。

建筑特点

升龙皇城反映了从7世纪至19世纪升龙前期,升龙和河内时期的历史积淀。许多历史时期的遗迹和文化层颇为连续地相互重叠。建筑遗迹有地基、柱脚、砖墙段、路段,铺砖地板或卵石地基,以及排水系统、水井、“御河”、荷花池等痕迹,显示了昔日升龙皇城的巨大规模和具体面貌。有一处李、陈宫殿遗迹,通过现存的柱脚基础,可见原来有10排柱子,分为9间,宽27米,长62米。

柱子稳固地置于具有李陈特征的莲花状雕刻柱石上,底下是卵石碎砖柱基,厚约一米左右。在“御河”畔发现了一座奇异建筑的柱基,周围是6个圆形柱脚,中间是1个方形柱脚,像是一座“六角楼”,供人赏景。

出土文物

升龙皇城发掘的文物数量很多,种类丰富,有建筑材料,如砖(素砖、花砖、地砖、墙砖)、瓦(筒瓦、瓦当、衬瓦)、柱石、多段铁木柱;宫廷用品、首饰;各时期的越南陶瓷、中国陶瓷、日本肥前陶瓷、中东陶瓷;不同年号的铜钱;“神功”炮、剑、刀、箭头等兵器,其中有些是珍稀或首次发现的。

升龙皇城

瓦当和用以装饰屋檐的陶像有龙凤、鸳鸯、花叶等纹样,美丽而精巧。宫廷陶瓷印有“军”字,种类多、水平高。发现的陶瓷器模和粘结成堆的陶瓷废品,证明升龙曾有高档陶瓷窑。砖上刻有具体年代,如“江西军”(唐代),“大越国军城砖”(丁、前黎),“李家第三帝隆瑞太平四年造”(1057年),军队番号“壮风军”、“武骑军”、“虎威军”,州县名如“秋物县秋物乡”,宫殿名如“长乐库”(长乐是黎圣宗帝皇后)等。这些文物显示了大越国高度的技术艺术水平及其同世界的广泛交流。

考古发掘

在历史方面,通过考古发现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可以确定升龙城--东都--东京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弄清大罗城同李、陈黎等代的升龙城及阮代河内城的关系。

在发掘区域,找到了大罗城痕迹,证明这区域在大罗城内。在大罗遗迹之上是李代建筑遗迹和遗物,证明诚如“迁都诏”所示李太祖是从花闾迁都至“高王在大罗城的旧都”并改称升龙城,初时先利用这座城及其现成建筑,后来才修缮、增建新宫殿。黎初时,皇城的中心是建于1428年的敬天殿。

1465年至1467年重建,殿门前的台阶两边有石雕龙形栏,至今还在河内城内,发掘区位于敬天殿以西。到阮朝,由嘉隆皇命建的河内城同古升龙皇城相比不仅高度降低而且规模也缩小了,只有端门至敬天的中心轴和旗台、北门不变。

申遗成功

2010年7月31日 (即越南时间2010年8月1日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巴西举行会议, 将升龙 - 河内皇城中心区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