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发布:HFrEF治疗迎来新突破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发布:HFrEF治疗迎来新突破
2024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权威机构联合制定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正式发布。这份指南全面更新了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诊疗规范。
HFrEF的最新治疗推荐
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指南推荐采用优化药物治疗(GDMT)方案。治疗流程包括:
起始治疗:首先使用利尿剂处理液体潴留,随后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
剂量调整:应定期增加药物剂量至目标或最大耐受剂量,并监测治疗效果。
后续治疗:根据病情可增加维立西呱、伊伐布雷定、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
新型药物的重要地位
SGLT2抑制剂:基于DAPA-HF和EMPEROR-Reduced等研究结果,指南对SGLT2抑制剂治疗慢性HFrEF、慢性HFmrEF以及慢性HFpEF均给予了Ⅰ类推荐。
维立西呱:作为2022年在中国获批的首个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指南推荐近期发生过心衰加重事件、NYHAⅡ~Ⅳ级,LVEF<45%的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维立西呱(Ⅱa,B)。
中医治疗的新进展
指南首次推荐在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一项纳入640例缺血性HFrEF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芪参益气滴丸可显著改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并降低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
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
指南强调,心衰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以及心脏移植等治疗方案。
结语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心衰诊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指南不仅更新了药物治疗方案,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为提高我国心衰诊疗水平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