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們都被「名人效應」影響著!泰勒絲、瑪麗蓮、網紅業配 5個關鍵心理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們都被「名人效應」影響著!泰勒絲、瑪麗蓮、網紅業配 5個關鍵心理學!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ays-island.com/%E6%88%91%E5%80%91%E9%83%BD%E8%A2%AB%E3%80%8C%E5%90%8D%E4%BA%BA%E6%95%88%E6%87%89%E3%80%8D%E5%BD%B1%E9%9F%BF%E8%91%97%EF%BC%81%E6%B3%B0%E5%8B%92%E7%B5%B2%E3%80%81%E7%91%AA%E9%BA%97%E8%93%AE%E3%80%81/

名人效应的威力如此巨大。世界级年轻女明星 Taylor Swift 靠着巨大的影响力仅35岁就达到身价11亿美元。她近期开办的世界巡演(2023年3月-2024年12月)每场平均7.2万人疯抢门票,总151场的世界巡演将吸引1000多万人参与,预计总收入超过20亿美元。那为什么名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明星或是名人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小看。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明星代言、广告商品。你手上的手机、喝的饮料、穿的鞋子、家里的家电到个人美容或护理产品,名人广告代言无处不在。就因为它们真的有效,这种广告模式才会一直保留到今天。这关系到一种心理现象——"名人效应"。

什么是名人效应

一个在社会上冒然出现的名词,名人效应 Celebrity Effect,不是由任何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却揭示了一种非凡影响力的社交现象,是指名人或具有高知名度的人物能够对公众的行为、态度和购买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名人的出现,不管是他的名字、照片、或形象,都能引起注意、强化事物和扩大影响力。

"名人效应"通常广泛应用于广告、传播和市场营销,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商品中,我们看到名人的代言广告。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追踪名人的生活动态。甚至在社会运动里,因名人的参与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名人效应"的影响有好有坏。好的比如著名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成名后长期致力于环保事业。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大量人对环保的关注和捐款,第一时间成立了莱昂纳多基金会,资助和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地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负面的名人效应比如卡戴珊家族中的成员凯莉·詹娜(Kylie Jenner),曾在社交媒体上推广某些减肥茶和美容产品,这些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都存在争议。由于她拥有大量的年轻粉丝,名人的背书导致群众盲目跟风购买,甚至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无论好坏,这些现象无不反应名人效应在社会中的强大的影响。然而名人效应并非是现代社会的独有产物,从二十世纪或是更早就已经出现名人的追捧。

名人效应之:玛丽莲·梦露

时光倒回到1950年代的好莱坞,街道汽车喇叭声此起彼落,繁忙的电影拍摄现场有一位金发碧眼的美丽女性正在拍摄电影《七年之痒》经典的一幕。她就是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身穿白色连衣裙,一阵风从脚下地铁通风口吹起了她的裙子,灿烂娇羞的笑容定格为史上经典的电影镜头之一。

梦露不只是一位电影明星,更是一位文化偶像。她的形象和个人魅力深深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公众。走在五十年代的街头,随处可见模仿那白色洋装造型的身影。无论是她的红唇妆容还是独特风格的服饰,都成为无数女性追捧的时尚标杆。

说到广告代言的影响,在一次访谈中,当梦露被问及睡觉时都穿什么?她微笑地回答:"香奈儿5号香水"。这一简单却充满魅力的回答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热潮,香奈儿5号香水也成为了那个年代最畅销的香水之一。

有玛丽莲·梦露出演的电影,票房都是夺冠或大卖(绅士爱美人、七年之痒、热情如火、巴士站)。电影院外人潮大排长龙,只为了目睹她的风采。她的个人魅力直接转化为电影票房,代言的广告产品销量也节节攀升。此时已见证当代名人效应的惊人影响力。

名人效应之:泰勒·斯威夫特

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璀璨的舞台灯光,万人爆满的演唱会。要说现今能和玛丽莲·梦露的影响力相近的明星,那就是台上站的这位音乐巨星,泰勒·斯威夫特 Taylor Swift。

她不仅在音乐专辑上大受欢迎,在许多粉丝心中,她不只是位歌手,她是导师,也是朋友。泰勒丝在IG和X上时常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音乐创作过程,每条动态都引发大量讨论和转发,人潮有如巨大的浪潮一涌而上。

不管在音乐圈、时尚圈、电影、社会公益领域都有她的身影。泰勒丝代言的品牌,如可口可乐、Apple Music等,都因她的代言吸引了大量用户订阅和购买。甚至她向Apple Music抗议对音乐人版税支付的问题,也让苹果公司迅速依据她的意见而改变,显示出她惊人的影响力。

最近,泰勒丝影响力更是惊人。她举办的世界巡演,预售就有1400万人抢购门票,共151场的演出,预计总收入将超过20亿美元。不仅如此,演唱会还带动当地餐饮、旅游、商品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就美国而言,带来高达57亿美元的国家经济效益,单凭这数目就远高于全球50个国家的GDP。可说是"在哪办,就带飞哪国经济"。各国都在争泰勒丝来我办演唱会。有人把这现象称为"泰勒丝经济学"Swiftonomics,这可是建立在名人效应的基础上。

名人效应之:KOL /网红

到了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已融入日常,一种新职业"网红"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网红与传统意义上的名人不同,他们通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积累大量粉丝,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种商业活动。

尽管网红的影响力可能不如传统名人那样广泛和持久,但他们在特定领域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却毫不逊色。例如,某美妆博主在Instagram 或 YouTube上发布化妆教学和产品测评,就能迅速吸引数百万观众。她推荐的产品常常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品牌方也因此愿意投入大量资源与她合作。

这种现象与名人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网红依靠其个人魅力和专业知识赢得了粉丝的信任和追随。网红职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广告和营销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社会文化和消费行为。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从他们信任的网红那里获取信息和建议,而不是传统广告或媒体报道。这种转变反映了名人效应在数字时代的新形式和新趋势。

名人效应背后的心理学

那为什么人们会愿意为名人买单?名人效应背后有什么心理学呢?可以总结为以下5点:

1. 权威原理

首先为什么人们会愿意为名人买单?一开的关健影响就是这个"权威原理"。

权威原理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希尔迪尼在他的著作《影响力》一书中提出,当中也有一著名实验。权威原理指的是,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听从和服从被视作权威或专家的人。这一倾向来自人们的"决策依赖",因为人们一贯认为,权威或专家拥有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能在决策上带给我们更有保障,与低风险的决策。

人类大脑天生在处理事情时,倾向于直奔简单选项,规避繁琐的复杂难题。依赖于权威,就能避免过于烧脑,同时获得专业带来的安全感与信任感。而权威包括专家、政府、该领域资深人士等。

那名人是否算作权威呢?这取决于名人的背景和在社会中的形象。有些名人确实就是该领域的资深人士,就像是歌手,音乐就是他的专业;或美妆博主,由于长年累月的制作美妆内容,自然在该领域有比一般人更深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人们才相信他介绍的产品。

维C:那为什么歌手或美妆博主可以代言家电或饮料不相关的东西啊?那这些广告都无效咯?

肯定还是有效果的,看泰勒丝代言可口可乐的影响就知道,这就要谈到下个因素。

2.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当有一表现或领域特别突出时,也会认为他的其他方面也很好,像是罩了一圈光环一样。一位成功的歌星,由于音乐才华洋溢,也会让粉丝或大众认为,歌星在其他领域也不逊色,比如良好的品味和判断力。因此她所推荐的东西很可能是好的,因为人的心理上寻求着一种"内在的一致性",以减少"认知失调"所带来不适感。

例如,如果我们都认为某位明星是优秀的演员,那我们更愿意相信他推荐的产品是优秀的,这样我们对这个人整体评价就会保持一致,因为相信你也很讨厌自我矛盾的感觉吧。

3. 社会认同理论

不过有时光环还是不足以让人信服,有些人即使看到了天使也会有怀疑的时候吧?不过,人们能无视那道光,却不能忽视周围同类的眼睛。目前人类的生存和壮大都依赖于群体和社会合作。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自然会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不确定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

比如有天你到附近的超市买洗发精,这时超市上只有两款新出的洗发精,功能和价格都大同小异,不过你都不认识他们,但有一款上面印有"粥节轮"头像的代言,这时你一定不会想都不想,选择有"粥节轮"的那一瓶,因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社会认同的东西,心理上会感到更安全放心。

所以也很容易衍生出另一种心理——从众效应,这家餐厅这么多人吃,那肯定不会难吃到哪里去。跟随大众准没错,即使错了也无所谓,因为自己不是孤立的。详细可以看之前的文章。

4. 情感联结

名人效应之所以起作用,因为人除了理性外,还有感性的存在。我支持这个名人、博主,不是他的专业背景如何。名人与粉丝建立的深厚情感联结,让粉丝对名人产生深厚的忠诚和信任感,从而更容易接受该名人的建议与推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对名人的感觉从原先的"敬畏"转成"熟悉感"。比起买XXX,我愿意买"粥节轮"喝的饮料,这也是一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因为我们都"节迷";或是泰勒丝粉丝会说,因为我是"Swifties"。

5. BIRGing

BIRGing,BIRGing这个没有中文名词的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愿意为名人买单。BIRGing 全名是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中文直译就是"沐浴在反射的荣光下"。

其定义是指,人们通过与受欢迎的个人或团体建立联系,以提高自己的自尊和社交地位,即使他们自己并没有直接参与或贡献于这些成功。这例子往往出现在球迷身上,当自己支持的球队获胜时,球迷会感到自豪表示"我们赢了",事实上他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比赛,因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在发光,我也占上了球队胜利的光芒。

就像是妈妈和和隔壁的三姑六婆说,我的儿子是哈佛优等生,而感到非常自豪,尽管妈妈不是直接参与其中。反应到名人效应上,就是为了沾上名人的光,即使不是歌迷,购买名人的商品而感到自豪"哇那个是节轮代言的鞋子"。

许多人购买苹果手机,其中个心理也可以用BirGing解释。BIRGing 是借助名人的附加价值,满足个人优越感的心理需求的情况。而与之相反的叫CORFing——"切断反射的失败",试图与失败者或不受欢迎团体保持距离,避免自我价值感受到负面影响。

名人效应的测试

即使你不追星、对名人不感兴趣,其实名人的身影早已经潜移默化到我们的大脑里。以下列出30位名人,如果你可以认出一半以上,并想象出他们的样子,名人效应已经在你的心理奏效了。

无可否认,当某天你真的遇到这些名人时,你会出现生理反应,心跳莫名跳的比平时还快,甚至有股想上前去合照的冲动。因为你正在经历常在屏幕见的画,现在活生生的站在你的眼前,这是多么神奇又特别的感觉。

说近一点的,就像是你在街上遇到"老高"一样,你也想来张合照吗?

结语

名人效应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身为受名人影响的一方,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不要盲目相信名人或权威的话,尤其是不在他领域范围的话。

比如泰勒丝身为音乐人确实值得欣赏,也受到很多粉丝的追捧,但泰勒丝觉得哪个餐厅好吃、哪个餐厅不好吃,甚至选择的政治立场,都只是他个人的理解与选择,不是一个标准的指标。毕竟她是歌手,并不是美食评论家嘛。

就像是一位医生,你会放心让他教你潜水吗?我想还是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