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帝内经》里的食疗智慧:从五谷五果到药食同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帝内经》里的食疗智慧:从五谷五果到药食同源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8458453_121956422
2.
https://browser.qq.com/mobile/news?doc_id=5746687b79f66252&hot=1&s1=121&s2=12113&s3=12113000&ch=2
3.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4-08-20/doc-inckhwih5357962.shtml
4.
http://tcm.china.com.cn/m/2024-01/31/content_42686870.html
5.
https://www.shgis.com/post/843.html
6.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14855.html
7.
http://www.cqlp.gov.cn/wsjkw/zwgk_29045/jkzg/202407/t20240718_13380883.html
8.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390733.html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初步建立了中医食疗学的理论体系。其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食疗理念,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01

食物分类: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黄帝内经》将食物分为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四大类,强调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平衡摄入。这种分类方式体现了古人对食物营养价值的深刻认识。

  • 五谷为养:指稻、麦、黍、稷、菽等谷物和豆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主食,提供能量和营养基础。
  • 五果为助:包括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及坚果,补充维生素、纤维素等,帮助消化,增强饮食均衡。
  • 五畜为益:如牛、羊、猪、鸡等肉类,提供优质蛋白、铁和B族维生素,弥补植物性食物的不足。
  • 五菜为充:涵盖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纤维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这种分类方式与现代营养学的五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分类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古人对食物营养的深刻认识。

02

饮食原则:有节制、因人制宜

除了食物分类,《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重要的饮食原则,如“饮食有节”和“因人制宜”。

“饮食有节”强调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包括进食量和进食时间两个方面。《黄帝内经》指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倡的“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等饮食原则高度一致。

“因人制宜”则强调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例如,湿热体质的人应少食肥腻之品,阳虚体质的人则适宜食用温补食物。这种个体化饮食指导思想,与现代营养学的个性化营养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03

药食同源:食疗理念的现代应用

《黄帝内经》提出的“药食同源”理念,是其食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认为,许多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一些物质既可用于日常饮食,又具备一定的医疗效果。

例如,山药、莲子、大枣等食材,既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药物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这种双重身份使得药食同源的食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食用这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人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药食同源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疗和营养保健的重要性。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文件,鼓励开发药食同源食品,为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04

结语:传承与创新

《黄帝内经》的食疗智慧,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其提出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食物分类体系、“饮食有节”、“因人制宜”等理念,与现代营养学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古人对食物营养和人体健康的深刻认识。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食疗智慧,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实现真正的健康长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