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拒酒,远离酒精肝!
科学拒酒,远离酒精肝!
“无酒不成席”,在中国的社交文化中,酒似乎成了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必备品。然而,过量饮酒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尤其是对肝脏的损害。据统计,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总体患病率为29.6%,男性更是高达34.75%。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初期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最终导致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短期严重酗酒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甚至肝衰竭。其临床表现包括食欲减退、肝区不适、乏力,严重者还可出现腹胀、腹水、下肢水肿、脾脏肿大、肝掌、蜘蛛痣、发热、黄疸等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0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0克。换算成常见酒类,这意味着每天饮用啤酒不应超过一瓶,葡萄酒不应超过半瓶,而白酒则应控制在两两以内。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克”指的是纯酒精的含量,而非酒的总体积。
然而,在社交场合中,如何优雅地拒绝饮酒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拒酒技巧:
明确立场:从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不饮酒的立场,态度坚定但语气温和。可以说:“谢谢你的美意,但我今天不打算喝酒。”
准备合理理由:身体不适、正在服药、需要开车等都是合理的拒酒理由。这些理由既真实又容易被他人接受。
选择替代饮品:在餐桌上主动要求服务员提供非酒精饮料,如茶水、果汁或软饮料。当有人敬酒时,可以端起手中的茶杯或饮料杯,以茶代酒回敬对方。
转移话题:适时引导大家谈论其他有趣的话题,或者组织互动游戏,将注意力从酒水上移开。
寻求支持:如果难以应对劝酒,可以事先与朋友沟通,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帮忙解围。
如果实在无法避免饮酒,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避免空腹:喝酒前吃一些高蛋白、高脂的食物,如坚果、肉类、鸡蛋,可以保护胃肠道,延缓酒精吸收入血速度。
小口慢喝:给肝脏留出足够的代谢时间,不要急于一口喝完。
间隔喝水:在喝酒过程中,记得喝一些水或果汁,稀释酒精浓度,促进排尿。
多吃食物:保持进食,让胃里有足够的内容物延缓酒精吸收。
不要混酒:尽量只喝一种酒,不同酒类混合饮用会增加身体负担。
喝后护理:饮酒后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就医检查。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解毒、代谢、储存能量等多重功能。一旦受损,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科学饮酒,保护肝脏,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