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谈中西药联用新突破!
张伯礼谈中西药联用新突破!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最新研究中指出,中西药联用在治疗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病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临床获益-风险评估,发现合理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副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引发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实践中已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癌症、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治疗中。例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西药的降压药、降脂药与中药的活血化瘀、通络类药物相互配合,不仅能够精准控制血压、血脂等生理指标,还能显著改善血管的微循环,减轻心血管系统的病理损伤,为患者带来更为全面的治疗体验。
然而,中西药联用并非简单的药物叠加,而是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用药。例如,部分止咳药与吗啡、哌替啶、可待因“相克”,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苷,口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发生水解产生氢氰酸,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后者本为中枢抑制剂,如果两药合用,二者都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相当于增强了药物的这种毒性,会有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及肝肾损害的风险。
此外,中西药联用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例如,含白芍成分中成药与甲氧氯普胺“相克”,因为中药白芍有解痉、镇痛作用,而甲氧氯普胺等是常用的胃动力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二者作用完全相反,故不宜合用。
为了减少用药风险,中西药物同时服用时,最好先咨询专业的药师和医师。如果确实需要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建议最少间隔一小时分开服用。因为大多数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的时间约为30至60分钟,药物经代谢后,对中药产生的影响较小。
总之,中西药联用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患者务必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药剂师。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的种类和特性,综合评估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可行性,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通过专业咨询,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