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的宿命:三次梁山泊主机遇的失去与性格的矛盾
林冲的宿命:三次梁山泊主机遇的失去与性格的矛盾
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和人性的复杂性。本文将深入分析林冲三次可能成为梁山泊主的机会及其放弃的原因,揭示这位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一、林冲的首次机会及错过原因
林冲上梁山时,山寨里只有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四个头领,若此时杀掉王伦,林冲或许能做寨主,但他却放弃了。原因并非隐忍,而是晁盖还没上山,即便杀了王伦,林冲也没机会做寨主,这是施耐庵的安排。
林冲初上梁山,面对王伦的刁难,虽心中有怨,但并未选择火并王伦。一方面,林冲此时刚上梁山,立足未稳,对山寨的情况还不熟悉。王伦作为寨主,虽心胸狭隘,但毕竟在梁山经营有日,杜迁、宋万、朱贵等人对王伦也较为忠心。林冲若此时杀掉王伦,恐难以服众,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晁盖还未上山,林冲即便杀了王伦,也难以成为寨主。在当时的情况下,林冲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来统领梁山。
从人物性格来看,林冲并非冲动之人。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变得更加谨慎。林冲深知在梁山这个江湖之地,行事需谨慎,不可贸然行动。他明白,若此时火并王伦,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还可能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出路。
此外,从命运的安排来看,王伦的存在似乎是为了引出晁盖。王伦的名字谐音 “王轮”,寓意着王朝的轮换。在北宋王朝的历史背景下,这似乎暗示着一种命运的转折。林冲作为一个被命运推动的人物,他的行动也受到了这种命运的影响。他明白,自己在这个时候并非主角,而是一个等待时机的人。
综上所述,林冲在初上梁山时放弃了杀掉王伦做寨主的机会,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一选择既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也符合命运的安排。
二、林冲的第二次机会及放弃缘由
晁盖等七人上山时,林冲手刃了王伦。七人本来一致推举林冲做山寨之主,但林冲最终让了位,并且一让再让,最终在十几人中做了第四位。林冲不敢做寨主,一是怕柴进怪罪,毕竟是柴进介绍自己上梁山的,现在自己杀了王伦,怕日后柴进不满,自己日子不好过;二是怕江湖人士不齿,林冲深知火并王伦说到底是弑主行为,若自己做了寨主,传到江湖上,必然引来一片骂声,自己的人品就会大大降低;三是担心斗不过晁盖等人,晁盖一行七人个个身怀绝技,特别是吴用心狠手辣,擅长阴谋诡计,林冲领教过高俅的计谋,深知自己一人难以与这七人抗衡,即使做了山寨之主也早晚被他们斗下去。
林冲杀了王伦后不敢做寨主,还有性格方面的原因。林冲性格隐忍,不像鲁智深那样敢想敢干、快意恩仇。这种做事前怕狼、后怕虎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当寨主。林冲自己也有清醒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适合做寨主之位,所以必须把寨主让给晁盖。
此外,林冲杀了王伦后让出前三把交椅,也是为了洗白自己的弑主行为。若自己做了寨主,难免会被人认为是出于私心,而让出寨主之位并连前三都让出去,传到江湖上,自己弑主前后排名都是第四,足可以证明自己火并王伦是出于山寨聚义的公心,对江湖上好交待,自己良心也能安。同时,从能力上看,吴用、公孙胜等人在晁盖一行人多且都是好汉的情况下,抵御官军的能力明显更强,他们坐第二、第三把交椅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林冲的第三次机会与未能把握的因素
晁盖临死之前的遗嘱,让很多人认为是暗示林冲接任梁山寨主,因为此时的梁山只有林冲能够完成晁盖的遗嘱,活捉史文恭。但晁盖的遗嘱根本就不是指定林冲做寨主,托塔天王也无权干预道家的大事,无权决定梁山谁做寨主。林冲这次所谓的 “机会” 根本就不存在。
首先,晁盖死之前并不知道射死他的人是谁,所以他只能说 “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如果晁盖知道凶手是史文恭,他可能会直接说 “哪个捉得史文恭,便让他做寨主”。这说明晁盖的遗嘱并没有针对性地指向林冲。
其次,从当时梁山的局势来看,宋江在梁山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他掌握了大部分的话语权。而林冲虽然有一定的威望和实力,但与宋江相比,还是处于劣势。宋江深通权谋之术,善于笼络人心,他的势力范围涵盖了众多头领。林冲的威德不够,难以与宋江抗衡,即使晁盖有意让林冲做寨主,林冲也坐不稳这个位置。
再者,林冲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凡有本领的人,情商都不高,林冲也不例外。他的朋友不多,曾经视为生死之交的陆虞候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而且林冲还有 “弑主” 的坏名声,火并王伦的行为虽然有一定的原因,但在江湖上还是会被人诟病。这样的名声使得他在领导梁山时会面临诸多质疑。
此外,梁山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晁盖是纯粹的江湖中人,反对招安;而宋江是招安的坚定拥护者。如果让林冲做寨主,以他被朝廷害得家破人亡的经历,他也不会带领梁山走上招安之路。但宋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林冲成为寨主。因此,林冲在晁盖临死前所谓的 “机会” 其实并不存在,这只是一种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