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企业如何防范风险?
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企业如何防范风险?
从“煤制油混装食用油”事件看食品运输安全
2024年7月,一则关于“罐车运输乱象”的新闻引发全国关注。据报道,一辆刚卸完煤制油的油罐车未经清洗,直接被用来运输食用大豆油。这一幕发生在河北燕郊,距离北京仅数十公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混装现象在行业内已成“公开的秘密”。多位罐车司机透露,为了节省数百元的清洗费用,运输化工液体的罐车常常直接用来运输食品类液体。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食用油运输环节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也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运输工具必须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然而,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置公众健康于不顾。
新国标出台:为食用油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针对食用油运输环节存在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于近期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917-2024《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该标准将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一标准对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运输容器专用性: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容器必须采用食品专用容器,并在容器外显著位置标识“食用油专用”或“食品专用”字样。严禁使用运输非食品的容器运输食用植物油。
清洁要求:运输容器在更换品种或等级时,必须先将残留物清除干净,并对容器进行擦拭等清理。用于散装运输的集装箱液袋为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运输作业规范: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容器不渗漏、不泄漏,食用植物油不受到污染,且便于装卸及运输。
记录管理:企业需要对食用植物油的装油、运输、卸油等环节进行详细记录,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运输结束后2年,以满足质量追溯要求。
企业如何落实新标准?
面对即将实施的新标准,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建立专用运输车队:企业应投资建立专门用于食用油运输的车队,确保运输容器的专用性。同时,加强对运输车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完善清洗消毒制度: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清洗消毒流程,配备专业的清洗设备和人员。每次运输任务完成后,必须对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符合卫生要求。
加强人员培训:企业应对运输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优化物流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物流路线和调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从而降低清洗成本。同时,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对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
建立追溯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对食用油的来源、运输过程和去向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处理。
案例分析:中储粮的应对措施
作为国内最大的粮油企业之一,中储粮集团在此次事件后迅速采取行动。集团要求下属油脂公司立即开展排查,并从7月5日起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对于检查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立即依法终止运输合作,并列入集团公司服务采购“黑名单”。
中储粮还要求直属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全面排查出入库等环节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要求,相关运输承运单位运输工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运输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这些措施体现了大型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担当。
未来展望:多方协同共筑食品安全防线
要彻底解决食用油运输环节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食用油运输环节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企业应严格落实新标准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则应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产品。
同时,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也应发挥作用,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和技术进步。通过多方协同,共同构建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用油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产品,其运输安全不容忽视。随着新标准的实施和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食用油运输环节的安全隐患将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