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农业创新的“沙漠绿洲”
乌拉特后旗:农业创新的“沙漠绿洲”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有一片被黄河滋养的神奇土地——乌拉特后旗。这里不仅有广袤的沙漠,更有勤劳智慧的农牧民。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积极探索农业创新之路,通过防沙治沙、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等科技手段,将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现代农业的“聚宝盆”。
防沙治沙:从“沙进人退”到“绿富同兴”
乌拉特后旗地处北方防沙带,境内有2065.48万亩沙化土地,其中巴音温都尔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占大部分。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乌拉特后旗探索出“工程固沙+造封飞光”模式,通过麦秆、稻草、芦草等多种材料固沙,再结合造林、封育、飞播等措施,成功治理沙化土地55万亩。
更值得一提的是,乌拉特后旗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等沙产业。目前,全旗已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7万亩,建成4处万亩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这种“治沙又致富”的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农牧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设施农业: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在乌拉特后旗的邻县乌拉特前旗,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胖农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投资2500万元建设1万吨炒货项目,年销售额可达5000万元。五原县黄柿子产业园投资1.2亿元,将建成年加工2.4万吨黄柿子的生产线,年产值约2.7亿元。
这些设施农业项目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以胖农公司为例,通过“源头种植+生产加工+线上销售”的模式,打造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企业。
水肥一体化:节水增效的绿色革命
在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区,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乌拉特后旗所在的巴彦淖尔市,40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实现了精准灌溉和施肥。
以杭锦后旗陕坝镇为例,该镇建设了多个麒麟西瓜种植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显著提高了西瓜产量和品质。同时,该镇还发展了多个特色农业园区,如春光网纹蜜瓜产业园、红星花菇产业园等,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订单农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乌拉特后旗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辣椒产业为例,该旗采取“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辣椒8000亩,亩产可达5000斤。合作社负责收购,农户负责种植和管护,销路有了保障,农户收入也更加稳定。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还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乌拉特后旗的辣椒产业已累计吸纳200人次参与采摘,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未来展望: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乌拉特后旗的农业创新实践,是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化经营,这片曾经的荒漠正在变成现代农业的“聚宝盆”。未来,随着更多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模式的推广,乌拉特后旗必将成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