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扬州十日里的不屈英雄
史可法:扬州十日里的不屈英雄
1645年4月,清军在豫亲王多铎的率领下,兵临扬州城下。这座曾被誉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繁华古城,即将见证一场惨烈的血战。
面对清军的重兵压境,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临危受命,率领军民坚守扬州。他深知,扬州不仅是军事要地,更是南明政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城墙上,史可法亲自督战,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他誓言:“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然而,清军的攻势异常猛烈。多铎亲率八旗精锐,轮番攻打扬州城。城内守军虽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城门被攻破。在城破之际,史可法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
他没有选择继续抵抗,而是主动放弃抵抗,试图以一己之身换取百姓的安宁。他站在城头,高声呼喊:“在下正是史可法!我一人之生死不足惜,只求你们放过无辜百姓。”
这一举动让清军将领多铎颇为意外。他试图劝降史可法,承诺给予高官厚禄。但史可法凛然拒绝:“我乃大明兵部尚书,岂会向尔等蛮夷卑躬屈膝!我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休要多言!”
在被囚禁期间,多铎多次前来劝降,但史可法始终坚贞不屈。他写下了著名的《复多尔衮书》,其中写道:“我史可法受国厚恩,义当死国。若以父母之命为重,是不忠也;以妻子之命为重,是不孝也。忠孝两亏,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行刑当天,史可法昂首挺胸,走向刑场。他沿途高呼:“吾死不足惜,愿扬州百姓永享太平!”在刑场上,他慷慨就义,从容赴死。
史可法的牺牲并没有阻止清军的暴行。扬州城破后,清军开始了长达十天的血腥屠杀,史称“扬州十日”。城内数十万无辜百姓惨遭杀害,繁华的扬州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然而,史可法的英名却永载史册。他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气节。他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当时的人们,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清乾隆帝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评价道:“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
史可法的精神,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最高诠释,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史可法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