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适一句话带火《封神2》,岐山臊子面成新宠
于适一句话带火《封神2》,岐山臊子面成新宠
“我回来了,‘封神’回来了,我最想吃的就是岐山臊子面!”
1月23日,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西安举办映前见面会,主演于适的一句话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美食推荐,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家乡情,一次对电影故事背景的深情致敬。
一句乡音,牵动万颗心
作为“姬发”的扮演者,于适此次回到家乡西安,自然少不了用家乡话与观众互动。一句“美滴很”让现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而当他说到最想吃的家乡美食是岐山臊子面时,更是引发了全场的共鸣。
岐山臊子面,这道源自西周时期的传统美食,不仅是陕西人的骄傲,更与《封神》的故事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电影中,西岐是周武王姬发的根据地,而现实中的岐山县正是岐山臊子面的发源地。这种奇妙的巧合,让于适的一句话瞬间击中了观众的心。
一碗面里的文化传承
岐山臊子面之所以能成为陕西美食的代表,离不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碗看似普通的面条,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正宗的岐山臊子面讲究“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面条要细如发丝,劲道有弹性;汤头要热气腾腾,红油浮面;酸辣适中,香气扑鼻。每一口都是对周朝饮食文化的传承,每一碗都凝聚着陕西人的智慧。
电影与美食的奇妙联动
于适的一句话,不仅带火了岐山臊子面,更引发了人们对电影与地方文化关系的思考。在《封神》系列中,这样的文化细节比比皆是。导演乌尔善曾透露,创作团队早在2016年就深入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地采风,从周朝文物中汲取灵感。
电影中的西岐将士战甲上的凤鸟纹、山水纹,无不体现出对周朝文化的致敬。而于适提到的岐山臊子面,更是将这种文化传承从银幕延伸到了现实,让观众在观影之余,也能通过美食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
《封神第二部》:一场视听与文化的盛宴
除了文化细节,《封神第二部》在视觉效果和剧情上也下足了功夫。影片将展现更加宏大的战争场面,魔家四将、雷震子等经典角色也将带来更多精彩的表现。而姜子牙与姬发如何带领西岐军民抵抗殷商大军,将是本片最大的看点。
大年初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将与全国观众见面。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上映,更是一次文化之旅的开启。让我们走进影院,感受这场关于信仰、家园与成长的史诗巨制,同时也不要忘了,电影散场后,不妨去尝一碗正宗的岐山臊子面,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文化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