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博物馆群:一座城市的文脉记忆
临沂博物馆群:一座城市的文脉记忆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处基建工地,一位名叫孟季华的工人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起初,这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汉代墓葬,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一个惊世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重见天日,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历史上“孙武、孙膑其人有无、其书真伪”的千古之谜,更被誉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这座因重大考古发现而建立的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临沂最著名的文化地标之一。博物馆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216号,是我国第一座以汉墓竹简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历经两千多年沧桑的竹简。这批竹简共7500余枚,内容涵盖《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古代兵书,以及《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等先秦古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孙子兵法》竹简,共整理出105枚,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篇目相同;而《孙膑兵法》竹简则整理出222枚,不仅解决了史学界关于孙武和孙膑关系的争议,还纠正了《史记》中关于马陵之战的记载。
除了竹简,博物馆还展出了其他珍贵文物。比如金雀山9号墓出土的帛画,这幅长200厘米、宽42厘米的帛画,以红色细线勾勒,平涂红、蓝、白、黑等色彩,画面内容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是继马王堆汉墓帛画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神话传说和宗教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馆藏远不止于此。博物馆现拥有三个馆区,分别是北城新区馆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孔庙,馆藏文物达7万余件(套)。北城新区馆区主要展示临沂地区的出土文物,包括汉代画像石、陶瓷器、铜器等,其中不少文物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除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临沂市博物馆,临沂还有其他特色博物馆值得一探究竟。比如洗砚池晋墓博物馆,这里曾出土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晋墓;东夷文化博物馆则通过场景复原、浮雕展示等现代化手段,全面展现了东夷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位于平邑县城的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馆藏展品达39万余件。
这些博物馆如同一颗颗明珠,串联起临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璀璨历史。从远古时期的东夷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智慧,再到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临沂的博物馆群不仅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更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