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里的家庭偏爱:你家也有吗?
《都挺好》里的家庭偏爱:你家也有吗?
最近,经典家庭剧《都挺好》再次登上热搜榜,引发了人们对原生家庭中父母偏心现象的广泛讨论。这部由姚晨、倪大红主演的电视剧,通过讲述苏家三兄妹在母亲去世后因父亲抚养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生动展现了家庭偏爱对子女造成的深远影响。
剧中,职场金领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她的经历让许多观众感同身受,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遭遇家庭偏爱的故事。事实上,家庭偏爱现象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
据加州大学教授凯瑟琳的研究显示,70%的父母承认会偏爱某一个孩子。而《时代》周刊高级编辑杰弗里•克鲁杰更是直言:“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这意味着,在大多数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偏爱某个孩子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
那么,为什么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所偏爱呢?研究表明,这种偏爱往往与孩子的性格、出生顺序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负责任、性格随和的孩子,以及身为长子长女的孩子,通常更容易成为父母的“心头好”。此外,母亲和父亲普遍偏爱女儿,那些表现出责任感和组织能力的孩子也更容易受到父母的青睞。
然而,家庭偏爱带来的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对于被冷落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在成长过程中产生长期的低自尊,认为自己“次等重要”,缺乏安全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但与此同时,这些孩子也更容易发展出自我照顾的技能,更能在外部世界中注意到“哪些行为不可接受”的线索,帮助快速适应陌生环境。
而对于被偏爱的孩子,他们虽然可能具备强大的自我效能感,擅长实现目标,但也可能承受维持受宠地位的巨大压力,害怕失去这种地位。他们可能缺乏建立自己身份所需的经验,当他们因为“填补父母生活和心理上的空白”而被选中时,宠儿的身份常与父母的身份相融。
面对家庭偏爱,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正如《原生家庭》一书的作者苏珊所说:“一个人小时候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嫌弃,他不会恨父母,而是觉得自己很差才不被爱的。”因此,当我们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应该及时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否定。
其次,保持适当的距离也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成年后,如果发现无法改变父母的偏爱行为,可以选择独立生活。这种空间的距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同时也减少了与父母的直接冲突。
最后,我们需要专注于自我成长。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谁可以真正定义你,哪怕是我们的父母。如果你曾在父母那里被不平等对待,请记得,那不是你的错,那只是你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仅此而已。”因此,无论我们是否得到父母的偏爱,都应该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家庭偏爱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它涉及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成长。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未来。通过理解家庭偏爱的根源,以及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