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铜纳米技术攻克肿瘤难题: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硫化铜纳米技术攻克肿瘤难题: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硫化铜纳米颗粒(CuS NPs)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最新研究表明,硫化铜纳米颗粒不仅可以通过介质鳌合金属离子合成多功能纳米粒子实现肿瘤多模式诊断,还在光热治疗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
硫化铜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在一项发表于《ACS Nano》的研究中,苏州大学李桢教授和王婷婷团队开发了一种多功能Au@Cu2-xSe纳米粒子(ACS NP),用于抑制CD73免疫检查点,从而增强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免疫治疗效果。研究发现,ACS NP可以通过其Fenton样反应缓解肿瘤缺氧,从而减弱ADO驱动的免疫抑制,增强抗肿瘤T细胞浸润和GBM活性,最终降低CD73的表达。
释放的铜离子(Cu2+)还可以与二硫化物螯合,形成细胞毒性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铜络合物(CuET),可以与放射治疗结合,招募更多的抗肿瘤T淋巴细胞浸润到肿瘤部位。基于抑制CD73促进抗肿瘤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可以实现增强GBM免疫治疗效果的级联反应。肿瘤内CD8+T和CD4+T细胞以及脾脏中记忆性T细胞的显著增加有效地将肿瘤大小减小了92%,这证明了代谢免疫检查点CD73抑制与放化疗相结合的免疫疗法具有优异的疗效。
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相比,硫化铜纳米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手术、化疗和放疗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几种手段。化疗由于脱靶效应会杀伤大量正常细胞,显示出强烈的副作用;放疗则因为肿瘤内部的缺氧环境而难以深入发挥作用。免疫疗法虽然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重新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肿瘤,但由于实体肿瘤内部免疫抑制的微环境,现阶段仅对非实体肿瘤如血液瘤表现出积极的治疗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25年度拟资助2011个项目,其中包括多个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量子技术、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显示出跨学科研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广阔前景。
硫化铜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使其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硫化铜纳米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工具,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