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用歌声连接两岸的“民歌之父”
胡德夫:用歌声连接两岸的“民歌之父”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在《声生不息·宝岛季》的舞台上,73岁的胡德夫与那英隔空合唱《橄榄树》,这一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银发苍苍的胡德夫弹着钢琴,声音浑厚而深情,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民歌盛行的年代。
作为“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的音乐生涯见证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974年,他在李双泽的大力促成下举办了《美丽的稻穗》演唱会,那是台湾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50年后的今天,胡德夫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用歌声传递着对土地与文化的深厚情感。
在节目中,胡德夫不仅与那英合唱《橄榄树》,还与马嘉祺合作演唱了《奉献》。这位73岁的老人与相差50岁的年轻歌手同台演出,展现了音乐传承的力量。正如胡德夫所说:“很多时候其实情绪到了、感受到了,自然整首歌就出来了。”
胡德夫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桥梁。他始终坚持用音乐促进两岸交流,反对“去中国化”。在接受采访时,胡德夫表示:“我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音乐课本中的内容多是王洛宾的民谣作品,像《达坂城的姑娘》。这些民谣通过教育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记忆。”
然而,面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复杂形势,胡德夫感到痛心疾首:“我们小时候所说的东西,他们(年轻人)都不知道了。”但他依然坚定,“我还是愿意说给他们听”。他希望通过音乐,让台湾年轻人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记住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
在《声生不息·宝岛季》的舞台上,胡德夫用歌声传递着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他的音乐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连接两岸人民情感的纽带。正如他所说:“音乐的力量很强大,作为一条精神纽带将时间、空间和无数人紧密相连。”
今年6月,胡德夫将带着《匆匆50年》音乐会来到广州,继续吟唱他所见过的山川大地、日月星河。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在用音乐诉说着两岸的故事,搭建着沟通的桥梁。正如他所言:“假如我是一只杜鹃,让我来为你歌唱,歌唱那穷苦的岁月,也歌唱那不停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