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大学:江苏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大学:江苏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

引用
11
来源
1.
https://scit.nju.edu.cn/39/7e/c10916a735614/pagem.htm
2.
https://scit.nju.edu.cn/second/index.psp
3.
http://job.nju.edu.cn/?eqid=88fe6b480080a75f0000000464859b47#!/more/fulltime_info_detail/5b5bf32c917952cf01920d2378c045cd
4.
https://www.nju.edu.cn/info/1056/364791.htm
5.
https://kxjst.jiangsu.gov.cn/col/col91191/index.html
6.
https://www.nju.edu.cn/info/1055/374731.htm
7.
https://www.nju.edu.cn/info/1055/384101.htm
8.
https://is.nju.edu.cn/77/36/c57162a685878/page.htm
9.
https://rczp.nju.edu.cn/
10.
https://njunju.nju.edu.cn/3666/main.htm
11.
https://ttc.nju.edu.cn/

01

产学研深度融合:南京大学与江苏企业的创新实践

南京大学作为江苏的顶尖高校,一直致力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江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2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通知》,重点支持三类合作项目:科技副总实施的合作项目、产学研大会达成的合作项目以及技术交易活动促成的合作项目。

在科技副总项目方面,南京大学积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江苏企业的科技副总,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合作。这些科技副总在任期间,与合作企业联合实施了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合作项目,推动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江苏企业的转移转化。

在产学研大会对接项目方面,南京大学积极参与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与江苏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这些合作项目经大会组委会筹备组备案登记,旨在吸引更多国内高端创新资源向江苏集聚,推动合作项目落实落地。

在技术交易活动方面,南京大学通过参加江苏省“成果(专利)拍卖季”或“J-TOP创新挑战季”等活动,与江苏企业开展技术交易合作。企业通过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张榜发布需求,南京大学应征揭榜促成合作项目,广泛吸引优势力量解决江苏企业实际技术难题,提高技术交易效率和质量。

02

科研成果落地:创新驱动江苏产业升级

南京大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并成功应用于江苏的产业发展中,为江苏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领域,南京大学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2025年度项目指南建议征集工作正在进行。该研究计划旨在推动电磁能装备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江苏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地球科学领域,南京大学积极参与2025年度地球科学领域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征集工作。这些项目将为江苏的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持。

在暗能量实验探测领域,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在暗能量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江苏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03

人才培养与就业:为江苏输送高素质人才

南京大学2025届毕业生在江苏省内有广泛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公共部门、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等领域。据统计,2025届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留在江苏发展,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和交流,提升其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南京大学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和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发展机会。此外,学校还设立了UNSDGs综合培训奖学金,支持学生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04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算力“底座”支撑产业发展

南京市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投入巨大,特别是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麒麟智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全国产化智算中心,其算力已达每秒180亿亿次,平均使用率超过80%。此外,南京市还推出了“算力券”等创新政策,降低企业使用算力的成本,推动算力产业发展。

这些信息为撰写南京大学对江苏经济发展的贡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从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应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