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高铁旅行必备:健康小贴士
春节高铁旅行必备:健康小贴士
春节长假临近,许多人即将踏上高铁旅程。长时间的高铁旅行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如晕车、久坐不适等。为了帮助大家在旅途中保持健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韦尼给出了详细的“春节出行健康攻略”。
饮食建议:两多两少
在旅途中很难像在家一样烹饪食物,但无论采取何种就餐方式,在保证食物卫生的前提下,建议做到“两多两少”。
两多:多蔬果、多谷类豆类。
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成分,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多种功效。谷类及豆类被人体吸收速度较慢,对胰岛素水平影响很小,有助于控制血糖及体重,在增加饱腹感的同时能减缓饥饿感出现。韦尼建议,可选择深色蔬果,如彩椒、紫甘蓝、番茄、樱桃、蓝莓等,它们富含花青素,清除体内自由基能力更强,同时将谷物豆类均衡分布于一日三餐。
两少:少吃红肉、少糖盐。
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含有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提高人体内炎症反应强度,加重代谢负担,使人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不适,也会对血脂、尿酸、肝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在春节旅途中适当吃一些鸡、鸭、鱼等白肉,它们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是一种天然的抗炎物质。少糖盐主要指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糕点及饼干、薯片等零食。旅途中一旦过量进食高盐食物,会引发口干口渴,人们往往会不自主地多喝饮料,而大量糖盐进入体内会导致头晕、头痛、水肿等不适,甚至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疾病。
着装建议:一快一慢
春节假期天气较为寒冷,户外温度低。相对而言,交通工具内气温较高。不少人在室外穿着棉衣,一进入交通工具内便迅速脱去厚衣服只穿单衣单裤,甚至短袖。这类寒热温差极易造成发烧、咽痛、咳嗽及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因此,韦尼提示,穿衣要做好“三个不能冻”以及“一快一慢”。
“三个不能冻”即做好重点部位的防寒保暖,即头颈、腰背、手足不能冻,这些部位是人体阳气运行的主要区域,户外活动时可戴好手套、帽子、系上围巾;老年人可以穿马甲或戴上护腰等。
“一快一慢”即穿衣要快,脱衣要慢。在户外活动或从室内到室外,要按照上述“三个不能冻”原则,快速穿好保暖衣物,避免感受风寒。进入车站、机场或登上交通工具后脱衣要慢,待皮肤适应了环境温度后再开始脱去衣物。若此时仍感到头颈、腰背、手足寒凉,可以先保留帽子、围巾等。
运动建议:简单易行低强度
出门在外,空间环境有限,会给运动方式、时长、强度带来一定限制。韦尼建议遵循“简单易行低强度”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增加人体疲惫感,反而不利于旅行中的健康。
韦尼举例,空间相对有限时,可模仿“乌龟伸脖”,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颈椎功能;也可以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来振奋阳气;还可以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在车站、机场等待时,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太极拳等。
预防晕车:科学应对
晕车是高铁旅行中常见的问题。晕动病(motion sickness)是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收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预防晕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靠窗座位,尽量看远处的风景,避免看书或使用电子设备
- 保持通风,避免车厢内空气过于闷热
- 乘车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空腹
- 可以提前服用晕车药,或使用晕车贴
防止久坐:定时活动
长时间乘坐高铁,容易引发“经济舱综合征”,即下肢深静脉血栓。这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预防措施包括:
- 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一次,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 多喝水,保持血液稀释
-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 高危人群可考虑穿着弹力袜
春节高铁旅行虽然时间较长,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注意饮食、着装和运动,就能有效预防各种健康问题。希望这份健康指南能帮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