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铚光:从师长到大军区司令员的传奇人生
开国少将张铚光:从师长到大军区司令员的传奇人生
开国将军张铚光,从新四军战士到大军区司令员,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云南边境自卫还击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位开国少将的传奇人生,以及他在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
从师长到司令员
建国后,作为曾经的新四军及华野军的师长,张铚秀仍然战袍未卸,为国征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及云南保卫边疆自卫还击战,并于1955年被国家授予少将军衔。
1950年11月,张铚秀率部赴朝参战,1952年6月回国,在其入朝时,被委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师长,1个月后,调任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参与指挥该军多次战役。
"三八线"阻击战中的一场战斗,因电影《英雄儿女》而闻名大江南北,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铮铮铁汉形象,为人们所敬仰,当这场战斗打响时,张铚秀正在战争一线担任指挥。
1951年1月,美军为了挽回第四次战役的失败局面,对志愿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将我军逐到三八线以北,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掩护二线兵团集结,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五次战役,二十六军奉命在三八线以南阻击敌人。
3月16日,历时38天的第二十六军三八线阻击战打响了。
美军凭借顶尖先进的军备武器,疯狂向我二十六军阵地进攻,张铚秀灵活运用战术,与敌人周旋,全军上下抱着,拼至最后一滴血的精神,去搏命战斗。而阵地控制权,一直在敌我双方转换,最后双方弹药打完,我们以肉搏战的形式,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1975年8月,张铚秀调任至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至1985年,张铚秀作为西线主要指挥员之一,指挥了云南边境对越自卫还击战。
1980年1月,张铚秀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司令员,1982年9月,张铚秀在中共第十二届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4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利用老山战场,轮战锻炼部队张铚秀和军区其他领导一道,严密组织指挥本区部队和外区部队在老山轮战,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完成了军委赋予的轮战任务。
直到1985年8月30日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停止行使指挥权为止,他一生征战几十年的光荣历史,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85年,张铚秀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从昆明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次年9月,张铚秀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中顾委委员,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1988年7月15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虽然退出领导岗位,张铚秀仍然非常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经常到各地调查研究。
张铚秀退居二线回到北京后,常对人说:江南抗日,新四军铁血大江南北,这是段很悲壮精彩的历史,我们这些亲历的人,有责任把它整理出来教育后人。
军区演变
军区的撤销合并,是我国军队建设,不得不谈的一个点,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但要有先进顶尖的军备武器,也要有足够前沿先进的制度,来领导人民军队。
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进行了多次调整,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建国初期的6个大军区时期:1955年-1985年从13个大军区逐步调整为11个大军区时期;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改为7个大军区:2016年由7大军区调整为5大战区,军区的发展演变见证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我们重点说说百万大裁军和五大战区改革,这是对我军发展影响最大的两次改革,一次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一次只为加强我军的战斗力。
1985年5月,为配合国家政策,中央军委决定裁减,解放军员额100万人,史称百万大裁军,撤销合并了4个大军区。
80年代,什么国家政策最重要,相比不用多说,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加之,世界局势趋于和平(相对于中国来说),军队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瘦身"。
其中乌鲁木齐军区与兰州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兰州军区,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成立新的成都军区,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南京军区。
7个大军区一直延续到2016年2月,5大战区的成立。
2016年2月1日,我军军改后,原7大军区相继改为北部、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5大战区,至此,我军各大军区彻底成为历史。
南部战区整合了原广州军区(除去湖北省)和原成都军区的云南、贵州两省及辖区内的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
负责领导和指挥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海南6地的所属武装力量及解放军驻港、澳部队,陆军下辖2个集团军。
而建立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体系构建迈出突破性、历史性一步。
军区既负责部队全面建设的领导管理,又负责作战指挥,是一个综合性领导指挥机构,后勤与装备保障也由军区领导,实际运行中建设管理职能多于作战指挥职能。
战区与军区的主要区别在于,根据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总原则,战区不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建设,主要是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指挥权责,对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各种力量进行统一指挥。
实施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使作战指挥职能和建设管理职能相对分离,可以更权威高效地把诸军兵种常规力量和各种国防动员力量统筹起来集中运用。
这样的制度设计,还改变了以往相关军区同时负责一个战略方向作战行动,平时军区指挥军种不够顺畅、战时军种受双重指挥的状况。
革命之路
一众开国将帅,大部分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成长为青年的,所以多数人的家世,都较为贫苦,张铚秀同样如此,一个的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
大哥张成秀是张铚秀的革命领路人,大哥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农民运动,1926年曾任老居左坊虹桥农协会会长,1926年和1927年搞农运时,大哥经常让张铚秀,替他送信或传递信息,到附近的左坊老居和肖坊。
张铚秀实际上成了大哥的小通讯员,当时的张铚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革命工作,他只认定大哥干的事情都是对的。只要大哥吩咐自己做什么事,他都十分高兴地去做,而且每次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那时,为家庭生计而忧愁的母亲不理解,常责骂张铚秀东跑西颠,不在家里好好干活。
1928年秋,张成秀等几人组织发起,虹桥村农民暴动,受大哥委派,张铚秀在本村走家串户,一会通知这个到家里来,一会通知那个到什么地方,办什么事情。
13岁的张铚秀,还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传递情况,为安全考虑,每次张铚秀以进山打柴或拾粪为掩护,把信送出去。这时,母亲也懂得了穷人只有起来革命才有出路的道理,她开始支持儿子的工作。
儿童团有一只用马口铁做成的号角,小孩子发育不够成熟,气不够,吹不响,孩子们轮流试了一圈,都吹不响,最后大家让旁观的张铚秀试试。张铚秀接过号角,鼓足气,用力一吹,竟然把号角吹响了,虽然吹不出调子来,只能吹长声和短声,但大家都很高兴,提出把号角交给张铚秀保管,让他当儿童团的号兵
一天夜里,大哥神秘地对他说:你的号角,明天就用得着了,第二天,天还没亮,暴动按计划进行。天亮后,张铚秀即按大哥的交代,爬到屋后山坡上去吹号,号声紧一阵慢一阵,划破了寂静山村的上空,把沉睡的人们从梦中惊醒。全村老小都来到本村甘家祠外面的坪子集合暴动,队员把两个本村出了名的地痞捆绑起来了,乡亲们一见这两个恶棍也有今天,一致要求暴动队处决他们,虹桥村暴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自从在儿童团当上小号手,张铚秀就迷上了吹号,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吹号成为他的爱好。
早在参加红军前,张铚秀于1933年3月和本村的青年,毅然参加了永新游击队,在游击队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军事生涯。
1934年3月,红十七师完成了挥师北上,深入南浔铁路钳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的任务,回师湘赣苏区。4月初,萧克王震,指挥红十七师红十八师,在沙市伏击战中,一举歼灭敌人1个旅,给深入湘赣苏区之敌,以沉重打击,沙市战斗中,张铚秀所在的永安独立营,参加了配合红军主力作战的任务。
战斗结束后,正式编入了红十七师,张铚秀任红四十九团三营七连一排排长,成了光荣的红六军团的一员,走上了艰难的征战历程。
令张铚秀痛心的是,主力红军长征走后,任永新县县委委员部长等职务的大哥张成秀,仍留在苏区坚持斗争。
1940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张成秀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敌人杀害,年仅35岁。
小弟张焕秀,因跟大哥一块参加革命活动,被迫离家出走,流落他乡,做学徒谋生,母亲孤单一人,年届六旬,自己劳动生活,受尽煎熬。张铚秀虽然十分牵挂老母亲,但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他只有把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里,直到解放后,张铚秀才再次得以见到老母亲。
参考文献:
1.张铚秀将军的传奇人生 《文史春秋》2010年第12期42-51
2.新中国大军区的发展演变 《党史博采(上)》2022年第4期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