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更多关爱?
如何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更多关爱?
“李奶奶刚入院时,由于长期卧床,家人对于卧床患者护理知识匮乏,导致右侧髋部出现压疮,创面坏死、渗出,甚至深达肌骨,给奶奶以及家属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发生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区的真实案例,折射出长期卧床老人护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社区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本文将从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和心理关怀等多个维度,探讨如何更好地照顾长期卧床的老人。
生活护理:细节决定品质
长期卧床老人的生活护理涉及方方面面,从饮食、个人卫生到环境布置,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饮食护理:安全与营养并重
卧床老人进食时,应尽量采用坐位,床头需抬高45°角,颈下垫入枕,以便于食物下咽。同时可使用跨床小桌,让老年人能看到饭菜,以便增进食欲。为避免撒落饭菜,饭前要给老年人系上餐巾。饭菜制作的形状要根据老年人身体功能状况决定,如小块、小片、丝状、饭团等,总之要便于老年人食用。饭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内的清洁。
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的关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和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失禁老人,要根据失禁的频率尽早进行皮肤的清洁,减少危险因素。推荐使用弱酸性清洁剂,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后使用一次性用具,如弱酸性湿巾、干抽纸巾等利用拍打法将暴露区域蘸干。避免用力过度及反复擦拭暴露区域。清洁后观察使用用具,如湿巾或纸巾上还有淡黄色说明皱褶处粪便还未完全清理干净,需要再次清理。
环境布置:舒适与安全兼顾
卧床老人应安置在光线充足的南向房间,并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室内布置应优雅合理,将老人的日常用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偏瘫老人宜加床挡,防止老人坠床。床垫应选择透气性好、软硬适中的材质,避免使用过于柔软的床垫,以免影响老人的体位变换。
医疗护理:预防胜于治疗
长期卧床老人容易出现褥疮、失禁性皮炎等皮肤问题,以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医疗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褥疮预防与治疗
褥疮是长期卧床老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的关键在于“减压”,建议每两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并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是否有红肿或破溃。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垫可以有效分散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潮湿。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对于已经发生的褥疮,可以采用三黄汤敷料结合自制负压封闭吸引方法进行治疗。三黄汤由黄芪、黄柏、黄连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作用。对于浅表压疮,可采用持续微氧渗透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的高浓度微氧,借助延长管向伤口24小时连续“点滴”输送高浓度氧,促进伤口愈合。
失禁性皮炎的护理
失禁相关性皮炎(IAD)是指暴露于尿液或粪便所造成的皮肤损伤。轻度表现为皮肤干燥但仍完整,中度则伴有水疱和皮肤缺损,重度会出现皮肤层缺损和渗出。护理要点包括:
- 清洗:使用弱酸性清洁剂,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采用拍打法蘸干,避免反复擦拭。
- 滋润:使用凡士林、维生素E乳等保湿剂和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
- 保护:在清洁干燥后使用皮肤保护剂,形成保护膜。可使用吸收性产品如一次性尿垫、纸尿裤等。
- 观察:定期检查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心理关怀:精神慰藉不可或缺
长期卧床不仅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关怀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 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耐心倾听、积极沟通,建立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 鼓励自主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老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 开展兴趣活动: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开展阅读、听音乐、手工等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
- 家庭陪伴:鼓励家庭成员定期探望,参与护理工作,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专业支持:让护理更有保障
面对复杂的护理需求,家庭照护者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此时,寻求专业机构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川省老年医院(省五医院)老年医学科推出的延续护理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服务包括PICC及CVC护理、鼻饲管护理、导尿管护理、造口护理、葡萄糖测定、监测血压等项目。同时,医生和护士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医疗服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指导、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等。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照顾失能老年人往往成为家庭不能承受之重。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友好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