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专家聚绿色青浦 共谋便捷出行新篇章——第32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举办
两岸专家聚绿色青浦 共谋便捷出行新篇章——第32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举办
8月24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台北市交通安全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32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青浦区举办。本届研讨会以“城市发展与交通建设之重塑与共融”为主题,来自两岸的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300余人与会,探讨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改善交通、服务民生。
本届研讨会由开幕式、主题报告会、三个专业分论坛、青年论坛及专家建言献策会等环节组成。
主题报告会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薛美根主持。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教授,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原局长陈学台先生,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涛分别作题为《从交通流到城市活动空间——突破行业思维的转型》《台北市城市交通政策》《深圳市低空经济探索和新一代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思考》的主题报告。
杨东援教授和陈学台原局长不约而同地讲到“以人为本”。杨东援介绍,城镇化发展带来空间治理制度框架的变革,促使交通系统建设跳出行业思维的束缚。更加强调体系化对策,更加强调跨领域的协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业界将研究对象从网络交通流及交通行为拓展到城市空间活动,将关注重点从交通供需关系问题转变为优化城市活动空间结构。陈学台讲到,近年来台北市在交通政策层面,从早期以车为本,转换为更关注以人本为主,也从注重道路车流旅行速率,转变为重视大众运输的舒适与便捷。
林涛董事长介绍,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的发展方向、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在由飞行试验期向规模应用商业期迈进。深圳围绕空域数字化、设施智能化、管服自主化、跨域融合化,积极构建覆盖全市范围的低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探索面向未来的全空间、多模式、自主式的新一代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
来自两岸的39位报告人,分别聚焦“区域交通 整合与优化”“城市交通 人本与赋能”“城市更新 宜居与品质”分享科研成果、实践经验,互学互鉴。内容涉及区域交通规划与设计、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智慧交通与数字赋能、公共交通与智慧减碳、交通治理与创新技术、全龄友好与精致管理等论题。相关专家就报告内容进行点评,提出疑问、分享见解,现场讨论开放而深入,不断激荡出智慧的火花。
25日,由杨东援教授主持的建言献策会在金泽镇政府会议室举办。在听取青浦区建管委主任程卫东关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青浦交通发展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后,会议定向邀请的两岸专家为青浦区交通发展实践进行专题献计献策,以集思广益,服务长三角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强化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专家们依据报告内容,结合自身观察实践,提出构建宜居易行大都市板块的构想。他们建议要着重考虑社会高龄化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优质水域和环境资源,打造既适宜居住、又适宜旅游的城市空间,并以低碳和绿色交通为发展主轴;鼓励在现有的大规模客运服务体系中寻求创新;同时,以青西地区为突破点,考虑到空域管理的重要性,提前谋划通用或低空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提供前瞻性思考。
据悉,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市科协和台北市交通安全促进会于1993年共同创办于上海,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出席并致辞。第二届会议移师台北。此后形成两年大陆城市一年台湾城市,轮流举办的会议机制,已在28个城市持续举办,是两岸交通领域合作时间最长、学术层次最高、跨学科跨领域最广、系列成果最为丰硕的学术会议之一,为两岸交通界科技工作者加强联络沟通、持续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都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协港澳台办指导,山西、云南、甘肃、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海南、湖南等9省市科协和两岸7家交通领域相关机构共同参与,共征集论文105篇。
本文原文来自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