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庄教育集群:教师互动新潮流
方庄教育集群:教师互动新潮流
2010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成立了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为龙头、涵盖方庄地区27所教育机构的方庄教育集群,这是北京市最早建立的教育集群。经过15年的发展,方庄教育集群已发展为涵盖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及民办教育机构46家单位的区域教育共同体。其“135”(即1个机制、3个策略、5个工具)教育集群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创新研究,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35”模式:集群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创新机制
方庄教育集群以新时代培根铸魂育新人为导向,建构了旨在激发教师“岗位效能感、事业成就感、生命意义感”的集群教师共同体发展机制(见图1)。其具体内涵为:以岗位效能感提升为轴,形成以需求为牵引的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场域;以事业成就感为导向,建构自下而上的“经验互融-关系重组-价值创生”教师发展路径;以生命意义感为导向,建构自上而下的“社会需要-实践依托”教师发展通道;以“一轴一场双螺旋”为导向,建构区域教师发展内生动力系统。
三大策略:破解教师发展难题
方庄教育集群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以“需求牵引促重组、问题牵引促互融、价值牵引促创生”为策略,转变要素视角,重组区域教师发展空间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供给结构,以区域教师发展理念、情感和成果的互融,拓展集群教师发展的关系场域。
以需求牵引,促区域教师发展结构重组
方庄教育集群改变了传统的“同科同质同校”教师发展共同体模式,鼓励集群教师基于共同的发展需求,自主建立各种“同题异质跨域”教师发展共同体。这种集群教师发展共同体是“自组织”性质,更加便于集群教师的沟通和协作,激发了集群教师发展的内生性,实现了研修内容与需求的灵活对接、协调互动,提高了研修效果。
集群打破了群内校际边界,使教师发展物理空间由单体学校扩大到区域层面,将静态教师发展空间转变为动态职业体验空间,形成了骨干教师引领、成员发展目标关联、成员规模合理、成员结构互惠与边际成本优化的集群教师发展共同体空间组织结构。因集群校地域集中,集群教师15分钟内即可集聚起来开展线下研修,借助智能研修平台随时开展网络研修,降低了联系成本与协调成本。
以问题牵引,促区域教师全方位融合
集群教师发展理念互融。从2014年起,为提升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感,学校确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集群教师发展理念,形成了“基于需求、指向实践、伴随行动”的教师研修设计思路;同时,融合卡耐基正向沟通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SCL)、教师在线社区(COP)课堂观察法、协同学习等先进理念,重点解决了教师发展方式变革所遇到的沟通、理念、教学与评价转变难题,形成了理念共识,实现了理念互融。
集群教师情感互融。学校通过集群教师发展“自组织”建设,破解了区域教师老死难相往来的交流“孤岛”,让从事相同业务、有共同专业兴趣、关注共同问题的教师能够相识相知,让更多教师通过教师发展共同体在集群中找到自己的知心伙伴,增强了教师的区域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了情感互融,促进了区域教师的深度合作。
集群教师成果互融。学校借助成果推广机制与文本分析技术建立成果挖掘机制,扶持集群优秀教师开展研究,帮助传承、推广、分享他们的成果,不断助力集群优秀教师成果互融。在集群外,我们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市、“三州三区”教师的对口支持,进一步提升成果的普适性,以更大范围、更高平台的示范与辐射带动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融合,实现了更具社会效益的成果互融。
以价值牵引,促区域教师共成长
自我价值感能够使教师产生积极体验,强化自我认同,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和优质教学的内在力量。集群积极创设路径、优化措施,以价值输出牵引区域教师不断创新创造,整体提升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将其内在积极体验转化为外在行动力量。价值牵引策略推进了集群教师业务素养普遍提升,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近10年持续攀升,最终实现了区域教师群体共同成长。
具体做法: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集群注重寻找在教师中自发生长起来的“学术领袖”,并积极对这些学术领袖进行培养,使其成为集群教师发展的引领者。集群通过梳理集群支持教师发展的存量资源,摸清了集群教师发展需求、资源需求及学生与家长对师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组集群教师发展供给结构,提高教师发展项目设计与教师发展需求匹配度、教师发展共同体供需匹配的精准度、教师课程资源建设匹配度和学习型社区教师发展资源匹配度。我们以同侪互助方式,挖掘在专项领域拥有优秀实践经验的教师,成立集群学术领袖团队,组织建立基于专项主题实践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以学术领袖团队为枢纽对接各共同体,盘活集群教师发展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匹配。
集群通过三个纽带积极拓展教师发展外部空间:一是在海峡两岸友好学校、京津沪渝青教育共同体、京津冀一体化研修共同体等基础上,重点围绕雄安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藏区开展精准教育扶智等,形成了以“区域交流互助”为纽带的集群空间;二是与北京市各教科院、教育学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形成以“职前职后教师贯通培养”为纽带的集群空间;三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所高校签约,开展多项共建工作,形成以“生源基地校”为纽带的集群空间。
成效: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方庄教育集群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 破解了教师发展中的“孤岛”现象,促进了教师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 提升了教师的岗位效能感和事业成就感,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 推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 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发展新模式,为全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方庄教育集群的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区域教师发展难题,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