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童发热,正确用药指南
冬季儿童发热,正确用药指南
进入12月份以来,随着气温的持续走低,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发热患儿数量明显增多。面对孩子发热,不少家长往往感到焦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冬季儿童发热时的正确用药方法。
如何判断发热的严重程度
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黄文瑾建议,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发热的严重程度。她将孩子的表现分为“红绿灯”三个等级:
绿灯区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即使伴有低热或咳嗽,也可以在家观察:
- 皮肤、嘴唇和舌头红润如常
- 想和父母玩耍,喜欢看动画片
- 容易被逗笑
- 精力充沛,活泼好动
- 皮肤滑嫩软润
黄灯区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 皮肤、嘴唇或舌头有些苍白
- 不容易逗笑
- 对玩具和动画片失去兴趣
- 睡眠时间延长,不易唤醒
- 皮肤干燥,小便减少
- 感觉寒冷,手脚冰凉
特别是3-6个月的婴儿,体温达到39℃以上时,家长要格外留意。
红灯区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应立即就医:
- 皮肤、嘴唇或舌头出现青斑色花纹,甚至变成青紫色或蓝色
- 呼唤无反应
- 哭声微弱或呻吟
- 呼吸急促或费力
- 小婴儿囟门隆起
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旦体温达到38℃或以上,应立即就医。
正确使用解热镇痛药
当孩子体温达到38.5℃以上,并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以考虑使用解热镇痛药。根据2020年发布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推荐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
-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以上的儿童
- 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
需要注意的是,不推荐使用安乃近、吲哚美辛、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儿童退热药。复方氨林巴比妥虽然在说明书中建议用于儿童退热,但专家共识指出其存在骨髓抑制等风险,不推荐使用。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要严格遵守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建议。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随意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频率
- 不要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物
-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果效果不理想或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 用药期间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物理降温方法
在体温不超过38.5℃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帮助孩子降低体温。以下是一些推荐的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使用32-34℃的温水,用毛巾浸湿后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颈部或腋下,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适当减少衣物:不要过度包裹,适当减少衣物和被褥,帮助身体散热。
保持室内通风:确保房间通风良好,调节室内温度。
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通过排尿帮助身体散热。
当体温下降时,孩子会大量出汗,此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同时,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结
面对儿童发热,家长既要重视,又不要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学会正确判断发热的严重程度,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并配合物理降温方法。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其他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