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6小时!脑梗发作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究竟有多重要?
黄金6小时!脑梗发作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究竟有多重要?
脑梗死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每40秒就有1人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具体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案例引入
王阿姨今年65岁,一天早晨准备做早饭时,突然感觉右手使不上劲,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家人发现她口角歪斜,立即拨打了120。到达医院后,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幸运的是,王阿姨送医及时,在接受了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什么是脑梗死?为什么这么可怕?
脑梗死就像是大脑的"断电"。当供应大脑的血管突然堵塞时,就会导致该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损。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数据显示:
-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
- 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 具有"四高"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是什么?
传统的西医治疗强调"时间就是大脑",主要采用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方式。而中医则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辨证施治来改善患者症状。将两者结合,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具体优势:
- 扩大治疗时间窗:在西医黄金6小时救治的基础上,中医药介入可以延长有效治疗时间
- 提高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 降低并发症:中医整体调节可以减少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 促进康复: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方案:四型分类法
为了让临床医生更容易掌握,专家们将脑梗死急性期简化为四种类型:
热证类
- 痰热型
- 典型表现:面色发红、心烦易怒、手足发热、口干便秘、舌苔黄厚
- 阴虚型
- 典型表现:头晕耳鸣、口干舌燥、腰膝酸软、舌体偏小,少苔
非热证类
- 气虚型
- 典型表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胖嫩
- 痰湿型
- 典型表现:头重如裹、胸闷痰多、体形肥胖、舌苔白腻
治疗原则:分类施治,优势互补
- 溶栓治疗前:可以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注意用药安全性
- 溶栓后24-48小时:重新进行辨证调整治疗方案
- 不适合溶栓的患者:尽早进行辨证分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防患于未然:识别预警信号
记住"FAST"口诀:
- F(Face):面部不对称
- A(Arm):手臂无力
- S(Speech):言语不清
- T(Time):及时就医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王阿姨,正是因为家人能够及时发现症状并送医,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使她避免了严重后遗症。目前王阿姨已经基本康复,重返了她热爱的广场舞队伍。
面对脑梗死这个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既保留了西医快速有效的特点,又融入了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争取黄金治疗时间。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
学会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
建立家庭急救预案
记住附近有溶栓资质的医院位置及联系方式
本文内容改编自《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脑梗死,在发病时能够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