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教你如何正确服用保健品
陈女士教你如何正确服用保健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品市场日益火爆。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品,很多人在选购和服用时却存在诸多误区。本文将从保健品的定义、分类、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如何正确服用保健品。
什么是保健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它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并不等同于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物质,而保健品主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保健品的正确服用方法
服用时间:不同的保健品有不同的最佳服用时间。例如,鱼油等脂溶性营养素建议在餐后服用,而胶原蛋白则建议空腹服用。具体服用时间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搭配服用:有些保健品搭配服用可以增强效果。例如,维生素C能提高铁的吸收率,钙和镁一起服用有助于放松和改善睡眠质量。但并非所有保健品都可以随意搭配,如鱼油和膳食纤维类补品(如甲壳素)同时服用可能会影响吸收。
服用剂量:保健品并非剂量越高越好。每种保健品都有其推荐的服用量,过量服用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例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A可能导致中毒,过量摄入钙可能影响铁、锌等其他矿物质的吸收。
服用保健品的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产品:选购保健品时,要认准“小蓝帽”标识和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注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咨询专业人士:在服用保健品前,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正在服用药物的人群,应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例如,某些保健品可能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注意保存期限:保健品和其他食品一样都有保质期,过期的保健品可能失去效用,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要注意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不要替代药物: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果患有疾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能单纯依靠保健品来治疗疾病。
警惕虚假宣传:保健品不能宣传治疗功效。如果发现有宣传治疗作用的保健品,很可能是虚假宣传,应谨慎购买。
保健品的安全风险
营养失衡:长期服用某些保健品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过量,而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引发营养失衡。
肝脏负担加重: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肝脏造成额外代谢压力,甚至导致肝损伤或中毒。
经济负担:盲目购买和长期服用保健品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且其实际效果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伪劣产品风险:市面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保健品,这些产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使用后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如何正确选择保健品
明确需求:在选择保健品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补充。可以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保健品。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正规渠道,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购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同时,要警惕各种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理性对待保健品的功效。
关注成分:在选购保健品时,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了解其主要成分和适用人群,避免购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适量服用:即使确定需要补充某种营养素,也应遵循“适量”的原则,避免过量服用。
总之,保健品不是万能药,不能替代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在服用保健品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