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汉文化论坛:探寻徐州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届汉文化论坛:探寻徐州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4年9月,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江苏徐州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两汉文化与中华文明”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此次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徐州作为汉文化发祥地的重要展示平台。
汉文化的璀璨明珠
徐州,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见证了汉朝的辉煌。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墓、汉画像石和汉兵马俑,被誉为“汉代三绝”。
汉墓是徐州汉文化的重要载体。以驮篮山楚王墓为例,这座始建于西汉时期的陵墓,经过30余年的考古发掘,展现了惊人的建筑工艺。墓室由13个墓室组成,前堂面积近35平方米,层高3米多,象征着楚王宴客、赏舞、办公所在。墓内设施一应俱全,从厕所到武器库,无不体现出汉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汉画像石则是了解汉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内容丰富,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这些画像石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徐州在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第二届汉文化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正逐渐改变汉代艺术史研究的范式。徐州博物馆通过AR技术,让游客能够看到古代舞俑的灵动舞姿,这种创新展示方式让文物“活”了起来。
在文旅融合方面,徐州推出了“彭城七里”文化品牌,将云龙山、文庙、回龙窝等235个历史文化遗存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文化旅游轴线。2024年,徐州接待外省、外市访客达1亿多人次,充分展现了汉文化的吸引力。
汉文化的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徐州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发布的成果显示,汉文化的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从单纯的历史研究拓展到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从学术研究延伸到文化产业的开发。
未来,徐州将继续发挥汉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文旅融合、数字化创新等手段,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正如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所说:“两汉文化开放、包容,千百年来,得到传承和弘扬,并不断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地方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创新表达方式的不断涌现,徐州汉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