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巴彦淖尔年猪文化节:一场传统民俗文化的盛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巴彦淖尔年猪文化节:一场传统民俗文化的盛宴

引用
中文国际
8
来源
1.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1/22/WS67909a34a310be53ce3f2f1a.html
2.
http://gz.people.com.cn/n2/2025/0115/c405768-41109382.html
3.
http://www.nmg.news.cn/20241222/6b9b5b7e740f4553b5cb29924e66d969/c.html
4.
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24/12/22/030078630.shtml
5.
http://nmg.news.cn/dfdt/bynes/index.html
6.
http://www.news.cn/food/20250124/d5271761d6f2405c85b3032475d3c818/c.html
7.
https://www.yizhangxww.cn/content/646945/68/14658674.html
8.
http://news.jznews.com.cn/system/2025/01/20/030092196.shtml

2024年12月21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猪文化节。活动现场,一口直径达3.3米的“河套第一锅”格外引人注目,锅中热气腾腾,烹煮着当地特色美食“有头有脸”和河套硬四盘,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这场盛大的年猪文化节不仅是一场美食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杭锦后旗持续擦亮文旅品牌,积极搭建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展示特有的冬季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冬季民俗节庆文化,让冰雪“冷资源”变成旅游“热经济”。

01

各地杀年猪习俗大不同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杀年猪这一传统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陆游在《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中就曾写道:“釜粥芬香饷邻父,阑猪丰腯(tú)祭家神。”诗中描绘了春节前夕,人们杀年猪备年肉,并用煮好的粥米和猪肉祭祀家神、馈赠邻里的情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双汇等众多现代化肉类加工企业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带给了消费者更安全便捷多样的肉食选择。但杀年猪这一传统习俗在很多地区仍然得以保留。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杀年猪仍然是过年期间的一件大事,象征着家庭的富裕和衣食的富足。有些地方更是通过举办“年猪节”,让传统与现代节庆相融,吸引游客市民踊跃参与,成为了特色文化旅游亮点。

在大巴山北麓的陕西镇坪县,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在腊月期间杀年猪、吃庖汤饭、制作腊肉。为了感谢亲朋好友的帮忙,杀年猪当天会做一顿庖汤饭来款待大家。在陕南,民间过去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现如今食品供应丰富,“冬腊风腌”已成为一种风味。当地人在杀完过年猪后,除了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的全部腌熏成腊肉,一年四季慢慢享用。

在河南沁阳的东沁阳村,每到小年,当地村民都会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甜口的祭灶火烧,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热乎乎的祭灶火烧口感外皮焦脆,内里软糯,香甜味美。在东沁阳村,小年时候的祭灶火烧只做5天,今年一共做了2000多个,人们不仅自己吃,也预订了寄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共享家乡的甜蜜年味儿。

在新疆巴州的和静县,当地巴音布鲁克镇的蒙古族牧民则会酿制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奶酒。同时,他们还会炸制“五畜饼”,将发酵的面,做成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的样子,炸制成金黄色,称为“五畜”,这也是当地牧民沿袭下来的过年习俗,庆祝丰收,期盼来年五畜兴旺。

在贵州沿河自治县,杀年猪则是一场热闹的集体活动。每当杀年猪时,村民们会欢聚一堂,共同完成从宰杀到烹饪的全过程。经验丰富的屠夫手持锋利屠刀,眼神专注而坚定。只见他手起刀落,刀尖精准刺入,猪血瞬间喷涌流入盆中。随后,村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打气、烫毛、破肚、分块等一系列工作,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处理好的猪肉和内脏被及时送进厨房,妇女们大展身手,开始张罗这顿美味的“刨汤肉”。在她们的巧手下,不一会儿,丰盛的杀猪菜便摆满了桌面。热气腾腾的猪肉片、色泽诱人的猪血、鲜嫩多汁的猪肝……每一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

02

杀年猪的文化内涵

杀年猪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民俗活动,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在湖南宜章县玉溪镇廖家湾村,杀年猪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老邓是村里养猪的“老手”,这头年猪从春天养到冬天,足足长到了500多斤。猪棚里,壮硕的年猪被牵出,杀猪师傅麻利地挥刀,现场热闹非凡。人们三五成群地围观,有的忙着烧水,有的准备调料,欢声笑语在冬日的清晨中格外温暖。杀年猪是乡村的传统,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一些长期在外打拼的他特意赶回家,参与这一传统习俗,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份年味的喜悦。

在荆州,一位特约评论员在目睹农村杀年猪场景后感慨道:“年猪的嘶吼,唤醒的不仅是乡土记忆,更有文化的自信和传承。”他认为,杀年猪不仅仅是对民风民俗的一种传承,也表达了对生命物种的尊重,因为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是为了另一个生命的成长。猪虽被宰,但却化作了我们餐桌上的佳肴,这不禁让人深思和明白,即便为了生存,在面对生命消逝时,我们理应持有的态度,这便是在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与感恩。

03

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的流逝远不止于此。在江汉平原,荆州刺绣、雕花剪纸等一些传统工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俗称“做糖人”的天门糖塑、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皮影戏,也遭遇传承的困境,一些传统节庆、习俗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所幸绚烂的楚式漆器、多彩的汉绣、高亢悠扬的马山民歌、回味无穷的荆州鱼糕,以及鼓盆歌、啰啰咚、说鼓子、荆河戏和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铅锡刻镂技艺、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和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白云边酒传统酿造工艺)、传统食品制作技艺(公安牛肉三鲜制作技艺)依旧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令更多人了解荆州、喜爱荆州。

面对传统文化被遗忘和忽视的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宣传教育、提供传承平台、培养传承新人、扶持手工艺人、建立数据档案、保护传统技艺、举办交流活动等诸多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学校和家庭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让年轻一代从小就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糅合,让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增强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提升。

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拥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助推文化的力量在传承与自信中澎湃向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