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运河无锡段 | 千里运河,独此一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运河无锡段 | 千里运河,独此一环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805GII055666RY.html

大运河无锡段全长约41公里,拥有京杭运河全线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区段,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依江抱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无锡,也享有“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美誉。


古运河穿城而过,无锡城区形成“龟背城”格局

大运河无锡段分为古运河(又分东段和西段,形成一个环)和新运河两段。公元613年,隋炀帝全线贯通大运河之后,无锡古运河就发挥了水运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成为南北运输大动脉中的重要一段。运河沿岸商铺林立,各地客商也纷纷汇聚于此,一片繁忙景象,无锡也成为“商贾云集,船乘不绝”之地。

穿越千年时光,江南水乡韵味犹存,古运河穿城而过、蜿蜒流淌,独特的环形河道勾勒出“龟背城”的历史空间格局,这在大运河所有沿线城市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特别是以吴桥经西水墩至清名桥长约6公里的河段更是古运河精华中的精华,虽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日军侵华时期的破坏,但两岸民居倚河而建,古桥、古寺、古街、古窑等文化遗迹都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淳厚的江南水乡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无锡版“清明上河图”。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古运河航运功能的局限性便日益显现。为进一步扩大京杭运河苏南段的运输能力,1958年初,无锡市政府决定对无锡穿城老运河进行改线,开凿新运河。但由于生产力落后,工程缺少机械设备等问题,整个工程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1958年10月至1965年秋,从下甸桥至老鸦浜开凿新河道,经整治改道后,大运河无锡城区段改由江尖口经西门人民桥入新运河。1976年从老鸦浜到黄埠墩一段开凿新河道。新运河于1983年正式建成,老运河的航运功能也陆续被新运河所取代。

黄埠墩

黄埠(bù)墩,又称“小金山”,是一座位于无锡城区吴桥以南、惠山浜口的运河小岛,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14年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黄埠墩岛小而圆,占地625平方米,建筑面积226.6平方米,四周为石砌驳岸,有矮墙围护以挡水流。


有关黄埠墩名字由来的传说有很多:

1、是因为春申君黄歇曾在此治芙蓉湖留下的遗址而得名。
2、宋徽宗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黄信来无锡经营米业,设米行,造堆栈,经常将粮船停于墩旁,后因其名气渐大,人们便以其姓来命名。
3、甚至还流传着民间传说,是因为古时岛上的一位老妇人曾救过一条黄鳝精的命,黄埠墩就驮在这条黄鳝精的脊背上,水涨墩起,大水便淹不了小岛。

黄埠墩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北上伐齐,曾在墩上系舟,大宴群臣;战国时,春申君在无锡建城,东汉《越绝书》有“无锡历山,春申君时盛祠以牛,立无锡塘……无锡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的记述;宋代抗元宰相文天祥兵败被俘,被一路押送北上,在黄埠墩上留下了“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的诗句。清康熙、乾隆南巡时曾多次在此停留暂住,康熙题“兰若”的匾额,乾隆也曾为其写过“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等诗数首。


《清高宗南巡名胜图》惠泉山图,前方小岛为黄埠墩

清朝晚期黄埠墩毁于战火,民国时期历经几度重修重建。直至1958年,无锡市政府组织扩建新的京杭大运河无锡段,计划炸掉黄埠墩,但在拆除完黄埠墩上的建筑后,爆破黄埠墩的方案最终被否决,只余下一座光秃秃的小岛。1981年,无锡城南门外水仙庙的戏台被移至黄埠墩,并且还加修了一座名为“正气楼”的亭楼以纪念文天祥。2011年黄埠墩作为环城古运河的一个水上景点面向游客开放。2022年,黄埠墩进行建筑改造施工,在墩的周围设置了移动式防洪墙,同时增加了亮化工程,瓦面上灯光明暗交错,古建筑在树叶婆娑间若隐若现,给人以探寻的意境,更显得黄埠墩如同京杭大运河上一颗靓丽的明珠熠熠生辉。


黄埠墩夜景

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2.5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古镇的地理位置独特,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支流惠山浜更是直达古镇腹地。


《康熙南巡图》第七卷无锡至苏州

大运河的开通和繁荣为惠山古镇带来了无尽的商机和活力。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商贸集散地,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中心。不仅是经济,惠山古镇的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古镇内文化遗存及历史建筑比比皆是,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截至2022年1月,惠山古镇共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惠山祠堂群更是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惠山祠堂群共108处古代祠堂和部分遗址,与江南山水、名泉胜地组合成了吴中地域特色浓厚的古代祠堂群落)。古园、古寺、古泉、古书院、古祠堂等连绵的古风建筑更是让惠山古镇被冠以“无锡历史文化露天博物馆”之称。


惠山古镇内街道


惠山祠堂群俯拍(部分)

古镇依托大运河留下的文化遗产转换成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惠山古镇的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无论是古运河畔的惠山寺,还是园林之冠的寄畅园,亦或是精美的惠山泥人博物馆,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环城特色勾勒出无锡段运河的独特风情,“江南水弄堂”的原生态风貌更是绝版于世。大运河无锡段,是一段饱含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河流,沿岸风光旖旎,古桥、古塔、古建筑群错落有致,依水而建,与河共生。先有大运河,后有无锡城,运河历来是无锡重要的经济命脉,其航运、生态、文化景观等功能至今还在不断集聚凸显,演绎着大运河的动人文化。


大运河无锡段风光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