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44个项目居世界首位,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共庆传统佳节
春节申遗成功:44个项目居世界首位,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共庆传统佳节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迅速在中国网络上掀起热潮,成为举国同庆的盛事。
申报之路:展现文化自信
这一成功并非偶然。早在2022年,中国政府就顺应社会各界愿望,正式启动了春节项目的申报工作。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最终在2024年12月4日,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记忆的节日,正式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
评审机构对中国的申报材料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展示了该遗产项目对可持续生计的贡献,并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份申报材料甚至被推荐为“申报范例”,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化内涵:承载千年智慧
春节,这个中国人最熟悉的节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密码?从历史渊源来看,春节的习俗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年终祭祀和岁末庆典。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涵盖了仪式、饮食、娱乐等多个方面。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夜包饺子、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谐、自然的深刻理解。正如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所说:“春节既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又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既促进了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全球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春节早已突破了国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据统计,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从纽约的时代广场到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从悉尼的歌剧院到莫斯科的红场,春节的庆祝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文化景观。
目前,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经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标志着春节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节日”。
未来展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春节的成功申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次胜利,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文化动力。
正如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所说:“春节成功申遗有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春节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和平的价值理念,正在为全人类提供着宝贵的精神滋养。
从一个民族的节日,到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春节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故事。这不仅是44个非遗项目的简单累加,更是一个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随着春节文化的不断传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节日,必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