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西藏文化的瑰宝
唐卡艺术:西藏文化的瑰宝
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在西藏拉萨设立分会场,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让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于雪域高原,更让西藏独特的文化艺术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在西藏众多文化艺术瑰宝中,唐卡艺术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颗明珠。
唐卡: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卡,这个藏语音译而来的词汇,意为“一种能展开、可收卷的物品”,专指藏族艺术中用彩缎装裱后悬挂的转轴画。它不仅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更是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关于唐卡的起源,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有人认为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有着深厚的渊源。也有人认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对唐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有观点指出,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无论其起源如何,唐卡都在藏族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唐卡的题材内容广泛,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等诸多领域。其宗教类题材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非宗教类题材则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这些丰富的题材内容使得唐卡成为藏族文化的缩影,为世人提供了了解藏族历史、宗教和文化的窗口。
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制作一幅唐卡需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在绘制过程中,唐卡画师需要运用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宗教人物、场景和符号绘制得栩栩如生。
同时,他们还需要使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使得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历经岁月仍能保持其艳丽明亮的色彩。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既有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传统唐卡,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这些唐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藏族人民虔诚信仰的象征。
当代传承与创新
作为当代中国唐卡艺术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桑吉才让于2024年秋携唐卡作品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展并与当地文艺界人士交流。日前,桑吉才让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畅谈如何欣赏和传承唐卡之美,并解析为何说唐卡是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晶。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对于您这样一位创作者和传承者而言,唐卡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桑吉才让:唐卡是中国雪域高原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下,逐渐形成的绘画艺术门类,是世界文明交流的一个结晶。通过唐卡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达手法,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它是雪域高原儿女热爱和平、表达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精神图腾。
艺术的核心之处是感动人、感染人,要教化人、净化人,升华人生的境界,升华人的生命品格。
中新社记者:当我们面对唐卡作品时,欣赏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桑吉才让:欣赏的重点是美。美是无需语言的,要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放下所有杂念,打开心扉,才能感受到唐卡的精神力量,并把它融会、传达到自己的内心中。
桑吉才让正在进行唐卡创作。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唐卡的主要内容题材和功能是什么?
桑吉才让:唐卡是佛教进行传播的重要方法和艺术形式,约八成以上的内容与宗教有关。从内容题材上看,主要包括造像唐卡、传记唐卡、故事唐卡、曼荼罗唐卡(在藏传佛教修行密法时作供奉之用)、知识唐卡等。
唐卡独有的艺术特征,决定了它主要具备的功能。
一是膜拜功能。逐水草而居的经济生产方式决定了藏族人需要一种具有流动性,可随时供奉、瞻仰和赞颂佛陀的载体。无论是从制作形式还是从表现内容上,唐卡都是最理想的载体。它甚至是“一座穿越时空的随身佛殿”。
二是净化心灵功能。人们绘画和供养唐卡的过程,都是皈依佛法的过程,也是积累善业、洗涤和净化心灵的过程。
此外,唐卡还有传播佛陀之音的功能。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唐卡是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晶?
桑吉才让:唐卡艺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艺术精华,逐渐形成尼泊尔画派、齐岗画派、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赤画派、噶知画派等多种风格流派。
通过不断吸收和借鉴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营养,唐卡艺术最终形成内涵丰富、形式独特、风格多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现在,唐卡艺术又被带到全世界,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话,产生共鸣。唐卡的东方文化属性很强,在国际书画和艺术平台上受到广泛关注,有很高的认可度。
桑吉才让的唐卡作品。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唐卡艺术的传承人,既要守正,又要力求创新。您比较看重的创新方向是什么?
桑吉才让:第一是题材创新。例如在福建,我从2013年开始构思,2019年完成了妈祖题材的唐卡作品创作。妈祖是沿海民间信仰的一个符号,是海洋文化的一个精神图腾,也是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脉、同文同种的体现。这幅宽3.23米、高2米的作品《神昭海表》,于2019年底在厦门市美术馆亮相,是我在福建7年进行创新创作的一份答卷。
第二是技法创新。例如,我用唐卡的丹青技法完成了以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蓝本的作品;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用唐卡的技法和色彩,画出群贤楼和楼前的陈嘉庚先生,致敬民族先贤。
唐卡的内容题材、表现技法会不断演变,融合时代的语境和绘画艺术风格。而守正创新的背后,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夫,这非常重要。创新很重要,但守正是根本。(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国际舞台上的唐卡艺术
唐卡艺术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近年来,唐卡艺术频频亮相国际艺术展,受到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赞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2024年,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桑吉才让携作品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展,与当地文艺界人士进行深入交流。唐卡艺术在国际书画和艺术平台上受到广泛关注,有很高的认可度。其东方文化属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
展望未来
唐卡艺术作为西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当代传承人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艺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唐卡艺术必将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