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鸡:千年古法,扒出历史韵味
德州扒鸡:千年古法,扒出历史韵味
德州扒鸡,这道被誉为“天下第一鸡”的美食,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相传,康熙皇帝南巡途经德州时,品尝了当地一户人家制作的扒鸡,对其鲜美可口、香气四溢的味道赞不绝口,遂将其命名为“御用扒鸡”。此后,德州扒鸡的名声便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皇室御膳之一。
然而,关于德州扒鸡的具体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据《禹城县志》记载,制作扒鸡最早的并非德州,而是禹城城北月牙湾的村民王明奎。王明奎家族世代以煮鸡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因劳累过度而睡着了,结果锅里的鸡煮过了头,骨肉分离。没想到,这种意外煮烂的鸡却意外地受到了食客们的欢迎。王明奎因此灵机一动,将这种鸡命名为“五香脱骨扒鸡”,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后来,这种扒鸡技艺传到了德州,并在这里发扬光大,最终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从选料到成品,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首先,选用1千克左右的当地小公鸡或未下蛋的母鸡,经过宰杀、褪毛、清洗等工序后,进行独特的造型处理。将鸡的左翅从脖子下刀口插入,使翅尖由嘴内侧伸出,别在鸡背上,右翅也别在鸡背上。再把两大腿骨用刀背轻轻砸断并起交叉,将两爪塞入鸡腹内,形似猴子鸳鸯戏水的造型。
接下来是上色环节,用白糖炒成糖色,加水调好后均匀涂抹在鸡体上。然后在八成热的花生油中炸至金黄色。最关键的一步是煮制,将炸好的鸡放入锅中,加入由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白芷等20多种中药材组成的香料包,以及生姜、食盐、酱油等调味料,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焖煮6-8小时,让香味充分渗透到鸡肉中。
德州扒鸡的成品令人垂涎欲滴:色泽金黄,黄中透红,形似鸭浮水,口衔羽翎。鸡肉酥烂脱骨,香气扑鼻,肉质鲜嫩多汁,五香味浓郁。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2014年,“德州扒鸡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官方认可,更是对其精湛工艺的最高褒奖。如今,德州扒鸡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华传统美食的重要代表之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