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觏《感叹二首》:古诗词里的“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觏《感叹二首》:古诗词里的“仇”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4695370_10009809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2A00RGZ00
3.
https://www.sohu.com/a/803834336_562249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0A01HTG00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8A00PD300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8%A7%81%E9%92%9F%E6%83%85/9776347
7.
https://gx.httpcn.com/book/read/TBMEUYPW/KOAZUY.shtml
8.
https://www.dedao.cn/ebook/detail?id=bODoM61kAj9Rql84gzG5nVNZopXKY3D4BY3JLrBmEDv2QPMOyx7a6e1dbPQj2Zdm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97%A5%E6%B2%BB%E6%99%82%E6%9C%9F

“蔽贤天所仇,安民物自和。”这句诗出自宋代思想家李觏的《感叹二首》,短短十字,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道德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觏的诗作,探寻“仇”字背后的深意。

01

诗人李觏:一位关注民生的思想家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诗人。他生活在北宋中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李觏的思想以“致民之本在于财”为核心,主张通过理财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李觏的诗歌创作深受其思想影响,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他的诗作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善于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02

《感叹二首》:贫贱与道德的思考

《感叹二首》是李觏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贫贱与道德关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其中,“蔽贤天所仇”一句,直指社会中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愤慨。

03

“仇”字的深意:从《诗经》到李觏

在古诗中,“仇”字的用法和含义丰富多样。最早在《诗经·关雎》中,“仇”字就有匹配、配偶之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逑”通“仇”,表达了一种和谐的匹配关系。

而在李觏的诗中,“仇”字则用于表达强烈的对立和怨恨。他将“仇”字与“天”字结合,形成“天所仇”,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对蔽贤行为的愤慨,更上升到了天理不容的高度。这种用法在古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觏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04

社会批判的意义

通过“蔽贤天所仇”这句诗,李觏不仅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公正地对待人才,最终会受到天道的惩罚。这种思考超越了个人的遭遇,上升到了对社会公平和道德秩序的深刻反思。

李觏的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思想家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当今社会,这种对公平正义的呼唤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