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感叹二首》:古诗词里的“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觏《感叹二首》:古诗词里的“仇”
引用
搜狐
等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4695370_10009809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2A00RGZ00
3.
https://www.sohu.com/a/803834336_562249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0A01HTG00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8A00PD300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8%A7%81%E9%92%9F%E6%83%85/9776347
7.
https://gx.httpcn.com/book/read/TBMEUYPW/KOAZUY.shtml
8.
https://www.dedao.cn/ebook/detail?id=bODoM61kAj9Rql84gzG5nVNZopXKY3D4BY3JLrBmEDv2QPMOyx7a6e1dbPQj2Zdm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97%A5%E6%B2%BB%E6%99%82%E6%9C%9F
“蔽贤天所仇,安民物自和。”这句诗出自宋代思想家李觏的《感叹二首》,短短十字,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道德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觏的诗作,探寻“仇”字背后的深意。
01
诗人李觏:一位关注民生的思想家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诗人。他生活在北宋中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李觏的思想以“致民之本在于财”为核心,主张通过理财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李觏的诗歌创作深受其思想影响,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他的诗作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善于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02
《感叹二首》:贫贱与道德的思考
《感叹二首》是李觏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贫贱与道德关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其中,“蔽贤天所仇”一句,直指社会中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愤慨。
03
“仇”字的深意:从《诗经》到李觏
在古诗中,“仇”字的用法和含义丰富多样。最早在《诗经·关雎》中,“仇”字就有匹配、配偶之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逑”通“仇”,表达了一种和谐的匹配关系。
而在李觏的诗中,“仇”字则用于表达强烈的对立和怨恨。他将“仇”字与“天”字结合,形成“天所仇”,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对蔽贤行为的愤慨,更上升到了天理不容的高度。这种用法在古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觏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04
社会批判的意义
通过“蔽贤天所仇”这句诗,李觏不仅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公正地对待人才,最终会受到天道的惩罚。这种思考超越了个人的遭遇,上升到了对社会公平和道德秩序的深刻反思。
李觏的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思想家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当今社会,这种对公平正义的呼唤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仁安羌大捷英雄刘放吾:从被冒名到荧幕永存
大熊猫:中国最萌外交官
大熊猫保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的团长我的团》:一部展现川军抗战精神的史诗剧
硝酸甘油:心脏病急救的“救命药”
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推出暖冬惠民活动,患者就医享多重优惠
青岛市第十二届“养生膏方节”:中医药特色疗法大揭秘
青岛市中医医院专家详解:冬令进补如何服用膏方?
降火气喝什么?天热火气大必备退火好物就看这篇
微信不止于聊天:5个提升使用效率的隐藏技巧
肇庆封开:司法守护“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广东莲花山森林公园-莲花大佛
2025年欧元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短期震荡,中长期或走弱
福宝入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启保护新篇章
嚼着吃、晚上吃,孟鲁司特钠的正确姿势
欧央行持续降息致欧元疲软,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支撑人民币
欧元区经济低迷叠加汇率下行,中欧贸易如何破局
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热议大熊猫保护成效
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热议: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奇迹
价格仅为北欧一半,摩尔曼斯克极光游春节走俏
极光下的北欧三国:从玻璃屋到破冰船的奇妙之旅
北极圈内的温暖之城:特罗姆瑟极光与北欧风情全攻略
四川邛海:阳光海鸥相伴,生态湿地重现生机
西昌邛海湿地公园骑行全攻略:3条经典路线详解
双十一期间,企业如何做好数据备份?
最新研究揭示脑中风十大危险因素,高血压居首
中风识别与预防全攻略:FAST评估法+8大预防措施
张学良继承东北王:封建迷信与无奈选择
殖民主义如何重塑非洲家庭:从传统模式到欧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