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二部》主创揭秘:传统文化如何在神话史诗中“活”起来
《封神第二部》主创揭秘:传统文化如何在神话史诗中“活”起来
随着2025年春节档的临近,备受期待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正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映前路演。导演乌尔善携主创团队与观众分享了影片的幕后制作故事,展现了这部史诗巨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在成都站的路演中,导演乌尔善表示,电影《封神第二部》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强调:“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博物馆,一定要活起来,能够跟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变成我们力量的源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影片在服装、造型、道具等方面邀请了许多非遗传承人参与设计。例如,东阳木雕、龙泉宝剑锻造技艺等传统工艺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精彩呈现。乌尔善表示:“我们尽量邀请这些民间艺术家能够参与到创作中来,让大家看到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仍然充满力量。”
精良制作展现神话世界
在场景设计方面,乌尔善透露,西岐城的设计理念与朝歌形成鲜明对比。西岐代表着“理想家园”的质朴与祥和,采用了农耕社会的元素,服饰选用苎麻材质,色调以土黄色为主,融合了五行五色中的“土”色系。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西岐作为农耕社会的特点,也突出了其与朝歌权力象征的不同。
影片中的重要数字角色雷震子的塑造过程也颇具挑战。导演乌尔善分享道:“呈现数字角色雷震子非常需要演员的想象力,因为它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长大后的雷震子高2.5米,心理年龄为6至10岁,并长有一双肉翅。因此为了展现雷震子完整的行为逻辑,演员需要做许多创造性工作。”
演员训练营的严格要求
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演员们在拍摄前都接受了严格的角色训练。在成都站的映前见面会上,陈牧驰提到的“封神演艺训练营”,正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提升与磨练的平台。娜然在提到妲己的塑造时,分享了她模仿狐狸的独特经历,这一切都展示了演员们为角色注入灵魂的决心。
重点场景与道具的精良制作
在成都站的路演中,邓婵玉的扮演者那尔那茜还官宣了一个好消息,她将于二零二四年1月26日以邓婵玉的身份登上《二零二五河南春晚》,与《封神》剧组造型师、服装师一同1:1还原邓婵玉造型,为大家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墨麒麟”作为重要的数字生物,其设计过程也体现了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导演乌尔善在现场分享了关于麒麟的一些独特解读,把这一神秘生物与国产动画发展的愿景相结合。1:1的写实制作让这项技术背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对角色心理和气氛营造的追求。此外,观众在银幕上能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墨麒麟的威风凛凛,更多的是中华文化中对神秘生物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
路演现场的精彩互动
在多个城市的路演活动中,主创团队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互动。在天津站的映前见面会上,导演乌尔善带领主演韩鹏翼、武亚凡、百力嘎等走上舞台,分享了许多拍摄过程中的趣事和挑战。他们透露,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演员们需要接受长时间的身体训练;特效制作团队则克服重重困难,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达到极致真实。
在郑州站的路演现场,那尔那茜、吴兴国、刘潮三位演员亮相,与观众分享了角色背后的故事。那尔那茜还展示了通臂拳、双刀等独属于邓婵玉的个人技,让在场的观众愈发期待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呈现效果。
期待值持续攀升
随着大年初一的临近,《封神第二部》已成为众多影迷心中的期待。正如歌手王以太所说,影片的完成是十年的心血,必将为大家带来别样的惊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首关于传承与创新的交响曲。它在神话的框架内,融入了当代的艺术探索与文化传承,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生动的文化载体,也让观众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加之导演与主创团队对角色及文化的用心呈现,更使得影片充满了期待值。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部神话史诗的震撼呈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