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鹤:春晚背后的传奇导演
黄一鹤:春晚背后的传奇导演
2019年4月8日清晨,一则消息震惊了整个文艺界:央视春晚开创者、首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先生去世,享年85岁。这位为中国电视文艺做出卓越贡献的导演,用他的创新精神和执着追求,为亿万观众带来了无数个难忘的春晚之夜。
黄一鹤,1934年4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他执导了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及1990年共五届春晚,被誉为“央视春晚开创者”。
1983年,黄一鹤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筹备首届央视春晚。在那个电视节目尚不发达的年代,如何让全国人民在除夕之夜感受到欢乐和温暖,成为他思考的首要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打破传统,引入主持人制度,实行实况直播,并开设热线电话点播。这些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元素,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创新。
首届春晚的主持人阵容堪称豪华:马季、姜昆、王景愚和刘晓庆。他们四人的组合,既有相声演员的机智应变,又有专业演员的表演功底,还有当红电影明星的号召力。这种跨界组合在当时堪称创举,为后来的春晚主持人阵容树立了典范。
在节目内容上,黄一鹤同样大胆创新。他邀请了李谷一演唱当时被列为“禁歌”的《乡恋》。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这首歌最终得以解禁,成为春晚历史上的一大亮点。李谷一也因此在那届春晚独唱了7首歌曲,创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纪录。
1984年春晚,黄一鹤再次突破自我,首次邀请香港艺人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这个决定在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让张明敏一夜成名,更让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
然而,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85年春晚,黄一鹤决定将晚会场地从演播室搬到北京工人体育馆,容纳1.5万名观众。这个大胆的尝试却因为场地设施不完善、通讯设备落后等原因,导致现场混乱、节目衔接不畅,甚至有观众因寒冷和视线不佳而退场。这次失败让黄一鹤深感自责,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但黄一鹤没有被挫折击倒。1986年和1990年,他再次执导演筒,用更加精彩的节目和更加完善的制作团队,重新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他的创新精神和执着追求,为春晚这台全国性的春节大餐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黄一鹤的贡献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高度评价。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曾评价道:“黄一鹤是中央电视台文艺编导的先行者,他开创了文艺娱乐节目的先河,为中国人民、全世界华人送去了欢乐愉悦和精神食粮,且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电视文艺导演的中坚骨干,黄一鹤于中国电视文艺功不可没。”
从1983年到2025年,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42个年头。虽然近年来春晚的收视率和口碑有所下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黄一鹤这位开创者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向这位春晚奠基人致敬,感谢他为中国的电视文艺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