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同心不同俗,齐贺小年福
小年|同心不同俗,齐贺小年福
小年,作为春节的前奏,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和新年的美好期待。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小年习俗,但那份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却是相通的。让我们跟随几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年轻人,一起探寻他们家乡的小年记忆。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
时至小年,旧年尾声将近,新年翘首以盼。无论身在何方,霓虹的城市或是淳朴的乡村;无论身处何境,温暖的旭日或是飘扬的细雪,小年,永远是人们归家的念想,是人们团聚的时光。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小年都有各自独特的韵味。
小年祭灶神,饺子暖寒冬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小年时期,人们往往会去祭灶神,以及吃灶糖。在小年的晚上,农村家庭会在灶台上摆一些吃的,还有酒之类的,然后插一些香,表示是祭灶神。有的人家也会把灶王爷的画像在那一天给他点燃,然后烧,混着一些元宝纸钱之类的,用以去恭送灶王爷上天。
家乡热闹非凡的夜市
过年的话,其实北方都大差不差,一般是三顿饭,一顿是9点左右,这一顿饭,大概率是一些比较清淡一点儿的一顿早饭。老人往往就会准备一些长寿面之类的。下午那顿就会比较丰盛一点,会有排骨、鱼、鸡之类的。一般来说别的菜可以变,但鱼必须有,寓意着年年有余。最后一顿是八九点钟左右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去吃饺子。饺子往往是白菜馅儿的,寓意百财,就是来财的意思。
夜市里人山人海
热气腾腾火锅味,最是小年美好时
在重庆,虽然搬到城市中心后,小年的氛围可能不如以前浓厚,但依然保留着一些传统。比如在小年这天吃汤圆,进行大扫除。2024年的小年,重庆长嘉汇那边有一个鱼灯表演和打铁花,很是热闹。人们一起去那边吃火锅、看表演,感受年味。
重庆人的年夜饭
年糕中的小年记忆
在浙江的一个小海岛上,小年有着独特的传统。每到农历腊月二十四的南方小年,村里人会聚在一起,共用一套外来人员带进的打糕机器,开始打年糕。随着白米倒入轰鸣的机器,一条又一条热气腾腾的年糕就从机器传送带上出现。在流水线的尽头,它们会被整齐地排列在一张张竹席上,不同席上是不同家的年糕,而后放在开阔平坦的地方以晾凉。
机器捣米
流水线上的年糕
记得有一年,把竹席放在做戏的庙里,平时摆条凳坐观众的场子全空旷了,只是一大片白色,脚要不停抬高、跳跃,防止弄污了那些白色。但是小孩子总是嘴馋的,哪能安分等到年糕放凉装袋拿回家?小时候糕一打出,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小卖铺或是自己临近的家,攥着一小袋红糖或半包榨菜,气喘吁吁地回到竹席旁,抓一手滚烫的、冒着热气的糕,把它按出一个小坑,再放上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佐料,就可以吃了。
小年的烟火与温情
在浙江绍兴,小年总是被温馨与热闹环绕。每至此时,阖家老小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新年的序章。绍兴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每到二十三的夜晚,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期待。尽管还未到正日子,但那即将过节的氛围已悄然在心底扎根。
随着小年的脚步临近,家中长辈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大人们穿梭于集市,精心挑选着年货,从新鲜的食材到崭新的春联,每一样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奶奶则一头扎进厨房,施展她的拿手厨艺。
小年美食
绍兴的小年美食独具风味,让人垂涎欲滴。梅干菜烧肉,浓郁醇厚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那是家的味道,是岁月沉淀的醇厚;软糯香甜的糖年糕,每一口都包裹着对新年的甜蜜憧憬;还有那鲜美的绍三鲜,丰富的食材汇聚一锅,寓意着新的一年富足美满。孩子们围坐在桌旁,大快朵颐,享受着这难得的美食盛宴。
小年当天,祭灶神是重要仪式。奶奶在厨房灶台上摆好供品,其中少不了灶糖。在绍兴传统里,灶神掌管一家祸福,每年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供奉灶糖,是希望粘住灶神的嘴,让他只说好事,保佑全家平安。紧接着便是把福字稳稳贴在大门上,倒着贴,寓意福气到家。贴好后,家立刻充满新年气息。
挂不同福字的刺绣展品
夜幕降临,此时的鲁迅故里,红灯笼高挂在屋檐下,随风轻摇,灯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把老街装点得格外喜庆。一家人围坐屋内,分享一年的喜怒哀乐,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窗外绍兴城被夜色笼罩,屋内却满是温馨欢乐,这便是绍兴小年独有的中国式浪漫。
绍兴的小年,没有盛大华丽的庆典,却有着最质朴的温暖和最深厚的情感。它承载着童年的欢乐,构筑起全家的美好记忆。而这些传统习俗和仪式,也将在家族的传承中,延续这份温暖与幸福,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小年烟火,温暖如昔
在宁夏,小年一到,年味儿就渐渐浓了。小时候,每到小年,一家人总会一起走上街头采购年货。记忆中的小年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热闹与期待,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新年的前奏上。白天,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一家人手牵手漫步在街头,一路上欢声笑语。街边的店铺热闹非凡,到处弥漫着年的气息。红红的春联、高高挂起的灯笼、还有那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人目不暇接。
一家人手牵手,无论走向何方,都是最温暖的旅程
这里并没有禁燃,所以晚上大家都会放炮。夜幕降临,天空被绚丽的火花点亮,一朵朵烟花腾空而起,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那“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在奏响迎接新年的序曲,也像是在诉说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夜幕低垂,我们欢笑着点燃烟花
如今,时光流转,那些小年的美好记忆却依旧鲜活,成为心中最温暖的角落。每到小年,那些熟悉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仿佛一切从未走远。虽然如今的年货采购早已大多从街头搬到了线上,但那些关于小年的记忆,却像一盏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成长的路,也让人明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家的温暖和年的味道,永远不会改变。
北海的年味序章
在广西北海,那是一座被海风轻拂、阳光眷顾的海滨小城。小年的时候,空气里都弥漫着淡淡的咸味和浓浓的年味。白天,阳光洒在街道上,暖洋洋的,一家人早早地出发去采购年货。集市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鲜红的辣椒、金黄的腊肉、诱人的海鲜,还有那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和春联,仿佛在诉说着新年的到来。
小镇售卖春联的小摊
一家人穿梭在人群中,精心挑选着每一样物品。妈妈忙着挑选新鲜的食材,爸爸则在挑选春联,而孩子们则被那些五颜六色的糖果和小玩意儿吸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仿佛新年的幸福已经提前降临。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来迎接小年。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奏响,热气腾腾的蒸汽弥漫开来。爸爸掌勺,妈妈帮忙,孩子们则在一旁打下手,一家人其乐融融。餐桌上摆满了家乡的特色美食:鲜嫩的白切鸡、香辣的海鲜煲、软糯的年糕,还有那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食材在汤底中翻滚,仿佛也在为小年欢呼。
窗外,夜色渐渐降临,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仿佛是新年的前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庆祝,笑声和祝福声交织在一起,温暖的灯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所有的幸福都浓缩在这顿晚餐中。
这就是家乡的小年,简单却充满温情,平凡却又无比珍贵。
小镇售卖祭祀用品的小摊
糖香飘逸,灶神佑福
在青海,小年祭灶是一项重要传统。祭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一家人来到灶房,在摆好的桌子上,向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供品主要有白、黄、黑三色灶糖,以及撒着红花和香豆的灶卷。人们会在灶台上摆上饴糖,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有的地方还会把糖涂抹在灶王爷像嘴的四周,期许他只说好事。
如今,随着电灶、电磁炉的普及,青藏高原地区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城市居民对祭灶习俗渐渐淡忘。但这一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是青海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
青藏高原地区的经幡,象征福运升腾、万象更新
天南海北风俗异,共迎美满小年至
传统习俗承载浓浓情意,欢声笑语彰显节日烟火,精致糕点氤氲幸福万家,合家团圆期盼来年顺遂。在此,祝大家:小年快乐!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