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梨园戏:泉州文化的活化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梨园戏:泉州文化的活化石

引用
网易
10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FPLU8C05248K9Q.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45039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2A03J0Z00
4.
https://www.sohu.com/a/831713373_121956425
5.
http://www.fj.xinhuanet.com/20250110/7b48987229304d3e9004c0e65cbaeaa0/c.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04/07/5701732_1133094430.s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5/03/28516453_1126233537.shtml
8.
https://www.icm.gov.mo/gb/news/detail/22851
9.
https://www.cccntv.com/index.php/goods-565.html?m=wap&a=show&catid=435&typeid=catid&id=3366
10.
http://www.mnwhstq.com/whdt_347/202404/t20240413_213930.htm

梨园戏,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泉州文化的活化石,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见证。梨园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独特的艺术特色

梨园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声腔体系、表演程式和剧目内容上。它由小梨园、上路老戏和下南老戏三种戏曲艺术形式融合而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泉腔”演唱风格。

小梨园又称“戏仔”或“七子班”,以文辞典雅、曲调缠绵、表演细腻著称,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古代爱情故事。上路老戏源自浙江、江西等地,保留了大量南戏脚本,多表现忠孝节义。下南老戏则是本地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梨园戏的音乐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曲牌,仅《荔镜记》中就有七十七支南曲系统的曲牌。其表演程式严谨,有“十八步科母”等独特的身段动作,体现了宋代戏曲的表演特征。剧目内容丰富,既有宫廷雅乐,又有民间俗调,生活气息浓郁。

02

文化地位与影响

梨园戏不仅是泉州文化的瑰宝,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泉州的地理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深受闽南语系和南音的影响。梨园戏的剧目中保留了大量宋元南戏的珍贵资料,据统计,仅存的47个剧目中就有26种属于宋元南戏,其中不乏《王魁》《赵贞女》等古代名剧。

梨园戏的演出形式简约而典雅,一桌二椅的舞台设置,配合南音的乐器伴奏,演员服饰讲究本色扮相,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意蕴。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戏曲中独树一帜,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当代传承与发展

进入现代社会,梨园戏依然焕发出新的生机。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等专业机构致力于梨园戏的保护与传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梨园戏演员。代表性传承人如曾静萍等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为梨园戏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梨园戏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2014年,《董生与李氏》赴欧洲巡演,被誉为达到“喜马拉雅山脉之巅”的艺术高度。2024年,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首次在澳门演出《董生与李氏》,受到热烈欢迎。此外,梨园戏还通过校园演出、讲座等形式,向年轻一代普及戏曲文化,让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梨园戏作为泉州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闽南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在新时代,梨园戏正以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