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如何做到环保又高效?
小龙虾养殖如何做到环保又高效?
近年来,小龙虾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9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达208.96万吨,其中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五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5%。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实现环保与高效的平衡,成为小龙虾养殖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环保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在众多养殖模式中,湖北省潜江市的虾稻共作模式脱颖而出。这种模式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有效改善了水质环境。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产业科科长周浠表示:“养好虾的前提是有好水。”潜江市政府为了保护水源环境,在汉江上下游两公里之内禁止建厂,排除了废水污染对养殖业的影响。
除了虾稻共作,标准化管理也是实现环保养殖的关键。潜江市发布的《2024年潜江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白皮书》为产业标准的推广与落地提供了具体参考,从虾苗选种繁育到饲料投喂、龙虾捕捞、分拣分类、打包运输……每一项看似不经意就能完成的操作动作,都有具体的指导“标准”。
成功案例:江西永修县的创新实践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是“江西省小龙虾养殖第一县”,目前稻虾养殖面积已达26万亩,年产量超过4万吨。养殖户王贤荣创新的“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值得关注。这种模式不再需要在稻田中开挖养虾的边沟,而是通过加宽、加高、加固田埂的方式,提升稻田水深,直接在稻田进行清水养殖。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对土地的大规模改造,还能使每亩田额外的养一季龙虾,实现“两季虾一季稻”的双丰收,其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每亩收益可增加1000余元。
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面对小龙虾养殖带来的环境压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例如,有研究建议采用生物滤池来吸附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或通过反渗透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小龙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同时,产业链的延伸也为小龙虾养殖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将小龙虾养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农家乐、研学旅行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总体来看,小龙虾养殖业正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更多环保养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小龙虾养殖业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