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农村变身网红打卡地:从政策创新到实践探索
安康农村变身网红打卡地:从政策创新到实践探索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积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批农村地区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政策引领: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25年1月,安康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并配套推出三项辅助性文件,形成“1+3”政策组合拳。这一系列政策聚焦村级资产清查、监管责任落实、信息化应用等多个方面,旨在破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的诸多难题。
与此同时,安康市还创新推出了《安康市村(社区)干部奖励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的指导意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报酬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和职业经理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这些制度创新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实践探索:农村变景区,田园成乐园
在政策的引领下,安康市各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文旅品牌等方式,将一个个普通村庄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紫阳县焕古镇通过彩绘壁画提升乡村颜值,将集镇老街沿线闲置墙壁进行翻修维护,并邀请专业书画团队打造具有古镇韵味的手绘壁画。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农村的新景象和乡村振兴的新面貌,还成为了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和文明乡风的“宣传员”。
汉滨区流水镇则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内核、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该镇建成农业园区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4个、家庭农场78家,发展茶园2.3万亩。同时,围绕“茶文化”和“廉洁家风”文化,打造流水鱼宴品牌和窑头广场文化长廊,推动汉滨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2023年,流水镇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宁陕县则将目光投向精品民宿产业,通过引进国内知名民宿品牌、制定支持政策、开发金融产品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全县已建成精品民宿16家,拥有客房275间、床位417张,营业收入达2535万元。同时,该县还推出了周末游、亲子游、研学游等一批精品线路,打造出一批集森林康养、自然教育、运动休闲、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研学基地。
发展成效: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安康市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以汉滨区流水镇为例,2023年该镇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宁陕县的精品民宿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近三年民宿产业投资达到1.7亿元,建成精品民宿16家,有客房275间、床位417张、餐位1284个,在建17家,全县民宿建筑面积达到3.26万平方米。引进民宿设计运营管理人员50余名,从业人数达到 200余人,营业收入2535万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
面临挑战:乡村振兴仍需持续发力
尽管安康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宁陕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多业融合不足等问题。部分景区和民宿业态单一,与周边产业关联度不高,农民参与度不高,带农益农效果不明显。此外,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参与和从事旅游业人数较少,对本地文化挖掘利用不够,以文促旅、以旅兴文还没有迈出实质步伐。
面对这些挑战,安康市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创新营销方式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注重产业融合,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情感共鸣:返乡青年的乡愁与期待
在安康农村变身网红打卡地的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返乡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许多在外求学或工作的年轻人,选择在节假日回到家乡,打卡网红景点,分享家乡的美好。这种现象背后,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待。
正如一位在外地读大学的学生所说:“在外地上学的孩子可以说一万次想离开家乡,但每当真正踏上归途的时候,心中对家乡的眷恋就会愈发强烈。站在无比熟悉的地名前,满心热切地想要定格此时的重逢,恋家的孩子真的狠狠落泪。”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是个人对家乡的思念,更折射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当农村变得越来越美,当家乡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年轻人自然愿意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展望:乡村振兴的安康样本
安康市通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政策创新到实践探索,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从环境整治到文化传承,安康市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发力。未来,安康市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不同镇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 提高农民参与度,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 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安康市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农村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裕和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