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京城打卡新地标!
故宫博物院:京城打卡新地标!
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北京的网红拍摄地点,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红墙黄瓦、庄严宫殿,无论是人像摄影还是建筑摄影都能在这里找到绝佳机位。特别是角楼和开馆闭馆前的半小时,阳光正好,美不胜收,是拍大片的最佳时机。穿上汉服,在这里留下最美的瞬间吧!
故宫网红打卡点全攻略
太和门铜狮子
故宫里的龙不计其数,但是狮子只有6对,最大的一对就在太和门前。两只狮子蹲踞在铜座上,头顶排列着整齐的螺旋发卷。两只狮子都怒目圆睁,微张大口,露出嘴里的獠牙,似乎时刻要咆哮,又似乎在发出威吓的低吼。饱满的胸脯上,系着缠枝莲纹的绶带,绶带的正中有一颗龙头,龙头口含一个方块型的挂扣,挂扣上又系着一个铃铛,在胸口自然垂下。
西侧是一头雄狮,粗壮有力的左手按在台面上,用右手按住一个缠绕着绶带的绣球,象征四海统一(掌握社稷);东边的是一只母狮,用左手轻轻按住一只小狮子,像在嬉戏。小狮子面朝天仰卧,用四爪抵住母狮脚掌,还调皮地用嘴叼住母亲的脚趾,十分有趣,寓意子嗣昌盛。两只狮子的头部都微微侧向台阶方向,像在注视来往的人群,守护着身后的太和门。
望着这两只铜狮子,我们不由要问:为什么它们的样子和我们所熟知的狮子差别很大?我们知道,狮子并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甚至在整个亚洲都没有,它们只生活在非洲草原。为什么古人要用自己并不熟悉的动物来看守大门?在故宫,像这样的狮子还有多少,都在哪里?
据史书记载,狮子又名“狡貌”,汉代时作为贡品从西域传入中国。当时像这种进贡来的珍禽异兽都养在帝王宫苑内,平常百姓难以看到。在人们的想象中,狮子具有神灵一般的魔力:狮子和龙、凤、麒麟等一同作为高等的祥瑞来崇拜,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加上佛教对狮子大为推崇,因此狮子也随着佛教扎根于民间。并被视作'百兽之王',可以驱邪渡难。也因为这种崇拜,狮子的艺术形象距离原本的样子越来越远,直到被改造成今天我们所见的样子。
据说,有一个简便的方法来比较狮子的等级,就是看狮子头上的发卷。皇宫里的各类狮子头上的发卷最多,亲王以下府内的狮子,头上的发卷依次减少。眼前的这头狮子,有45个发卷,呼应皇帝的九五之尊。
有传言说,这一对铜狮的摆放位置很有讲究,轻易不能挪动。多年前有一次,太和门需要维修,但这两座铜狮挡在门前,阻碍了工人搭建脚手架,于是有人提议把它们各向东西移动15米。但就在铜狮移动的当天,虽然没有下雨,太和殿门前的金水河水位却突然上涨,傍晚时分就涨到与地面平齐。这个事件惊动了文物专家,最后得出了调查结论,为了防止外敌入侵,铜狮所在地设有连接金水河和地下河的机关,挪动狮子就会引起地下水流灌入护城河。更有一种说法是铜狮的移动惊扰了古代帝王的神物,于是降下灾祸,要水淹紫禁城。于是,不但铜狮被连夜归回原位,而且故宫里所有的铜狮都被栏杆围了起来。因此,游人路过铜狮的时候务必要虔诚参拜,切不可和铜狮合影。
断虹桥捂裆狮
断虹桥捂裆狮是故宫断虹桥上的一座独特石狮雕像,因其一手摸着头,另一只手捂着裤裆的奇特造型而闻名。这座桥位于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东面,横跨内金水河,是故宫桥梁的经典之作。
捂裆狮位于断虹桥东侧,从南开始数,它是第四只狮子。它的造型非常独特,一只手(或爪子)摸着头,另一只手(或爪子)则捂着裤裆,表情显得既滑稽又似乎带有某种痛苦。
相传,捂裆狮的造型与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有关。道光皇帝在中年时期,由于其他儿子夭折,只剩下奕纬这一个儿子。然而,奕纬的出生并未给道光带来太多的喜悦,因为他的母亲身份卑微,这使得奕纬在道光心中的地位并不如其他嫡出皇子。在教育奕纬的过程中,道光皇帝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奕纬对学习并不感兴趣,甚至对师长表现出忤逆的态度。有一次,当师傅鼓励奕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皇帝时,奕纬却回应说:“如果我成为皇帝,第一个杀的就是你!”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道光皇帝的心,也让他对奕纬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
在愤怒和失望的情绪驱使下,道光皇帝做出了冲动的举动。他一脚踢中了奕纬的裆部,这一脚不仅重创了奕纬的身体,更导致了他的不幸去世。
道光皇帝对此深感后悔,每当路过断虹桥看到这只狮子,就会想起自己的儿子,于是命太监用红布把狮子盖上,从此捂裆狮的名声便传开了。
另一种说法是,断虹桥又被称作断魂桥,因为明朝前期恢复了殉葬制度,陪葬的宫女们装进棺材抬出宫时,不能走皇宫内供皇帝或大臣出入的正道,于是断虹桥就成了棺材出宫的必经之路。而捂裆狮的独特造型,也可能与这种悲壮的历史背景有关。
太和殿前铜龟、铜鹤、日晷、嘉量
太和殿前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赤道式日晷,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指针始终指向北极星,正反面各有12地支,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每个刻度有8小格,1个小格代表15分钟。春分到秋分之间,看晷盘正面,顺时针读,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看晷面背面,逆时针读。
嘉量是中国古代标准量器,是将斛(hú)、斗、升、合(gě)、龠(yuè)五个容器合为一个器物。宫殿前设嘉量,表明度量衡定,天下一统。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为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特别在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命人依照当时的大学者刘歆的考订,铸造了这件量器。
铜龟和铜鹤共同代表着祝皇祚万岁之意,象征着帝王的长命百岁和江山永葆。龟为长寿的象征,而鹤则被视为一种长寿的仙禽,二者结合寓意“龟鹤千秋”。它们陈设在太和殿前的丹陛上,即月台之上,铜鹤站立于前,铜龟立于其后。铜龟和铜鹤均为青铜制作,造型丰满健硕,栩栩如生。铜鹤的嘴喙分开,作引颈长鸣状;铜龟则趴伏在地,与铜鹤形成鲜明对比。
太和殿前18座铜鼎,它们与铜龟、铜鹤一同构成了宫殿前的壮观景象。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也代表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在太和殿前陈设铜鼎,进一步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国家的强盛。
太和殿屋脊兽
骑着凤凰的小像叫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到眼前,齐闵王骑上凤凰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含义。
太和殿作为故宫里等级最高的宫殿,其屋顶脊兽的数量和种类都彰显了皇家的至高无上地位。这些脊兽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也称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顺口溜:一龙二凤三狮子,天马海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作用:除了装饰,还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钉帽。
保和殿后丹陛石
保和殿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背后的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量超过200吨。在这块巨大的御路石上,雕刻着9条凌空飞舞的巨龙,它们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栩栩如生。丹陛石的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故宫拍摄技巧大揭秘
最佳拍摄时间
日落前后半小时的“蓝色时刻”是拍摄故宫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太阳刚刚落山,但天空还没有完全暗下来,灯光开始亮起,整个画面的质感非常好。建议提前规划好拍摄路线,确保在最佳时间到达拍摄点。
拍摄装备
建议携带三脚架,尤其是在拍摄夜景时,可以保持画面稳定。使用相机时,最好设置为手动模式,便于调整光圈和曝光时间。如果使用手机拍摄,注意调整曝光度,避免过曝或欠曝。
服装建议
选择深色系服装,如黑色、深蓝或深红,这些颜色与故宫的建筑色调相协调,能拍出更有质感的照片。避免穿着过于鲜艳或花哨的服装,以免分散画面焦点。
天气选择
晴天或雪天是拍摄故宫的最佳天气。晴天时阳光充足,能拍出清晰透亮的照片;雪天则能拍出故宫的另一番韵味。尽量避免阴雨天拍摄,光线不足会影响照片效果。
机位推荐
- 角楼:故宫的四个角楼都是绝佳的拍摄点,尤其是西北角楼,可以拍到角楼与水面倒影的完美组合。
- 景山公园万春亭:这里是拍摄故宫全景的最佳位置,可以同时捕捉到故宫的建筑群和北京的现代城市景观。
- 故宫博物院西北角:这个位置可以拍到经典的角楼倒影,是许多摄影师的首选机位。
故宫不仅是网红打卡地
故宫博物院不仅是网红打卡地,更是一座承载着六百年历史的皇家宫殿。它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和“活力故宫”四大工程,不断推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从文物修复到学术研究,从数字化展示到文创产品开发,故宫正在以更多元的方式展现其文化魅力。
所以,当你在故宫打卡拍照时,不妨多了解一些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一下这座古老宫殿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样,你的故宫之旅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