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ia Workshop揭秘几何学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
iaia Workshop揭秘几何学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
2024年秋季开学前夕,北京iaia艺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装置工作坊,吸引了众多BTEC和A-Level艺术预科学生的参与。本次工作坊以“几何学与当代设计”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几何学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从传统到现代的艺术设计技巧。
工作坊由iaia学术指导Arthur Cefai领衔,他是A-Level前考官、BTEC艺术预科设计者之一,在国际艺术界享有盛誉。Arthur曾多次在法国与英国举办个人展览,并深耕艺术本科学前课程与学生培养,对艺术设计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次工作坊为期三天,每天聚焦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探索。第一天,Arthur详细讲解了3D创作的各种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他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形式的创作,帮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第二天,学员们使用毛线、棉花、面粉、石膏、铁丝等多种日常材料,通过粉碎、扭曲、弯曲、填充等处理方式,探索材料的多样特性。第三天则更具挑战性,学员们仅使用纸壳和棕色胶带,通过撕裂、剪裁、燃烧、折叠、卷曲等方式,创作出独具个性的3D立体作品。
在艺术设计领域,几何学的应用远不止于基础造型。以莫比乌斯环为例,这一独特的几何形态自19世纪中期被德国数学家奥斯卡·莫比乌斯提出以来,便成为拓扑学中的经典案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只有一个面和一条边,这与我们对“面”和“边”的常规理解完全不同。作为数学概念,莫比乌斯环既简洁又深奥,它蕴含着无限、对立统一与时间循环等哲学思想。
在艺术创作中,莫比乌斯环被雕塑家们用来表达空间、时间、生命与哲学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元素。雕塑家通过对这一形态的再现和变形,赋予了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张力。莫比乌斯环雕塑既可以是简单的几何表达,也可以是对时间、空间与生命哲学的深刻探索。
iaia艺盟联合创始人陈禹含对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表示高度认可。她认为,将几何学原理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与形态的关系,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陈禹含以自己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学习经历为例,强调了跨学科知识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她曾作为Alexander McQueen品牌的实习生,参与了多个时装秀的设计工作,深刻体会到几何学在服装设计中的独特魅力。
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学习,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多种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几何学原理融入艺术创作中。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之路上打开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