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整编第74师覆灭:五大原因导致第一大主力折戟孟良崮
揭秘整编第74师覆灭:五大原因导致第一大主力折戟孟良崮
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首,在解放战争初期曾风光无限。然而,这支被誉为“天下第一军”的精锐部队,却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其师长张灵甫也战死沙场。这一结局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包括蒋介石和毛泽东。那么,为什么作为第一大主力的74师会如此迅速地覆灭?
战损严重,战力未恢复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灵甫和他的74师作为反共的急先锋,与解放军多次交手。虽然在淮阴和第二次涟水保卫战中给解放军造成了一定损失,但74师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 两淮保卫战:74师虽最终攻下两淮,但“死伤惨重,阵亡团长2名、营长6名”。
-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双方鏖战14天,74师被歼6000余人。
-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74师虽攻占了涟水城,但“付出了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
张灵甫在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后曾发电给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感叹道:“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
山地作战受限
74师是美械装备的重装师,但重装部队在山地作战中很难发挥作战效能。张灵甫曾表示:“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
在孟良崮战役中,74师的重装备不得不丢弃山下,失去了重装备的重型师,战斗力大打折扣。
友军支援不力
能够与74师直接进行战役战斗协同的是左右两翼的黄百韬25师和李天霞83师。黄百韬对张灵甫的支援还算尽力,但李天霞的协同支援则显得不积极。李天霞与张灵甫在竞争74师师长时结下梁子,这次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仅派出了第56团的两个营去执行解围任务。
对手熟悉
74师应该是与解放军交战次数最多的国民党部队。双方可谓是老冤家、老对手,彼此都很熟悉。粟裕对74师的作战特点了如指掌,早在孟良崮战役之前,他就曾“几次对74师动过杀机”。
缺粮少水
孟良崮的山石地质结构很难找到水源,加上粟裕对74师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蒋介石空投的物资大多落入了解放军手中。缺水问题不仅影响了士兵和马匹,就连水冷式重机枪等武器也无法正常运作,最终成为74师覆灭的致命因素。
李天霞中将
孟良崮战役全景图
综合来看,74师作为第一大主力,第一个覆灭,从各方面因素分析,似乎是注定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