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川什邡市:《天堂的张望》背后的真实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川什邡市:《天堂的张望》背后的真实故事

引用
搜狐
5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2453438_121668166
2.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3427574//
3.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135334/
4.
https://yjs.gzy.edu.cn/info/2034/2041.htm
5.
https://www.bjhacf.org/

“我来过,我很乖。”
这是8岁四川女孩佘艳的墓志铭。
2005年,四川什邡市蓥华镇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碎的事:一个名叫佘艳的8岁女孩被诊断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需要3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击垮了她那贫困的养父佘仕友。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懂事的佘艳为了不拖累养父,竟然主动放弃了治疗。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天堂的张望》,感动了无数人。

01

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乖女孩

1996年11月30日深夜,在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云崖村的一座小桥旁,一个被遗弃的女婴正在草丛中哭泣。她就是后来被称为“天堂的张望”的佘艳。当时,30岁的单身汉佘仕友发现了她,尽管家境贫寒,他还是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并给她取名佘艳。

佘仕友虽然生活艰难,但对佘艳倾注了全部的爱。他用米汤喂养她,教她读书写字。佘艳也十分争气,5岁就能帮父亲洗衣做饭,上学后更是成绩优异,总是考班级第一。然而,命运却再次无情地捉弄了这个可怜的女孩。

2005年5月,8岁的佘艳开始频繁流鼻血。起初,佘仕友以为只是天气原因,但随着症状越来越严重,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村卫生院的建议下,他们来到成都的大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佘艳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治疗费用高达30万元。

02

“爸爸,我想死……”

面对巨额医疗费,佘仕友四处筹钱,但收效甚微。看着父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懂事的佘艳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2005年6月18日,她代替不识字的父亲,在病历本上写下了“佘艳自愿放弃治疗”。她对父亲说:“爸爸,我想死……我是捡来的娃娃,大家都说我命贱,害不起这病,让我出院吧……”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佘艳提出了两个小小的心愿:穿一件新衣服,照一张相片。她告诉父亲:“以后我不在了,如果你想我了,就可以看看照片上的我。”在镇上的照相馆里,穿着粉红色新衣服的佘艳努力微笑,却止不住泪水滑落。

03

“我能不能活到秋天?”

佘艳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但她始终牵挂着父亲。她对父亲说:“爸爸,我能不能活到秋天?我想在秋天死去,我死了,就把我葬在后山坡上,我不想离开爸爸……”这些话像针一样刺痛了佘仕友的心。

04

爱心涌动,奇迹出现

佘艳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凑齐了30万元的治疗费用。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期待着佘艳康复时,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治疗。

05

电影改编:艺术与真实的碰撞

电影《天堂的张望》根据佘艳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7岁女孩张望与父亲张国华相依为命的故事。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父女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张望面对病魔时的坚强与懂事。

然而,电影在某些细节上与真实情况有所出入。比如,有观众指出电影中的父亲形象过于温情,与现实中贫困家庭父亲的冷漠木讷形成鲜明对比。此外,电影为了增强戏剧性,对一些情节进行了艺术加工,如张望主动放弃治疗的场景在电影中被处理得更加戏剧化。

06

一个时代的缩影

佘艳的故事发生在2005年,那时的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许多贫困家庭面对重大疾病时往往束手无策。佘艳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小女孩的个人悲剧,更折射出当时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困境。

幸运的是,佘艳的故事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社会各界的爱心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凑齐了30万元的治疗费用。这种人间大爱,让人看到了希望。

07

结语

佘艳的故事虽然发生在20年前,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从未停止。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个人的无助,也让我们见证了社会的温暖。正如电影《天堂的张望》所传达的那样,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爱与希望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