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迹自驾游,你最想去哪一站?
成都古迹自驾游,你最想去哪一站?
成都及周边地区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古迹。这四处景点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古代水利工程、道教文化、佛教艺术和自然风光的最高成就。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奇迹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飞沙堰则将多余的江水排入外江,宝瓶口则控制内江的水量。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还使其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项工程历经2000多年沧桑,至今仍在发挥着灌溉、防洪和航运的重要作用。
青城山:道教文化的发源地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青城天下幽”。青城山背靠皑皑的岷山雪岭,俯临丰饶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重峦叠嶂,有36峰、72洞、108胜景。青城山自古以山色清幽著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山中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溪涧纵横,山润岩湿,流泉常年不断。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第五洞天”。据记载,东汉顺帝年间,张陵(张道陵)入蜀居鹤鸣山修道,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置二十四治。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张陵最早从鹤鸣山至青城山设坛传道,建立了青城治 ( 一说为张陵之孙张鲁所立 ) 。今青城山中有天地日月石刻、羊马台、天师坛等遗迹。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自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以来,山中仙迹不绝。三国时李阿居青城山修道,辟谷养生,号称“八百岁公”。魏晋时期,青城山有著名道士范长生。他博学多才,深谙天文术数,是当时天师道首领。成汉政权灭亡后,青城山道教一度沉寂。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从山下长生宫至山顶上清宫十余里,就有道观庵堂数十座。著名道士有李珏、赵昱、赵元阳、徐佐卿、王仙卿、殷九霞、甘道荣、赵仙甫、罗公远等。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当时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特别是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他在“云溪山居”潜心研究道学,撰著道经数十部,并搜集整理因战乱散佚的道经三千卷,编成《三洞藏》。他还对道教斋醮仪礼和音乐进行整理规范,编有《道门科范大全》八十七卷,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杜光庭羽化后,葬于清都观。现白云溪畔尚有“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绘画而著名,画有《老子过流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五星图》、《二十四化真人像》、《八仙真形图》、《十二仙真像》等。
青城山因有张陵传道遗迹,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1294年,龙虎山道士汪集虚受张天师委派,入蜀兴复二十四治,并于青城山建贞白庵,被敕封为青城诸山正一宗主。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张献忠起兵,蜀中兵燹频仍,青城山道士多避乱而去,许多宫观建筑先后被废。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开坛收徒,传授全真龙门道法,从此,全真龙门派在此山发展。康熙四十一年,钦敕常道观“丹台碧洞”匾额,尊陈清觉为碧洞真人。此后,青城山龙门支派称为丹台碧洞宗,现已传至二十五代,其中不乏著名道士,如编《广成仪制》的陈仲远,重修常道观殿堂的彭椿仙,当代著名道教学者易心莹,川西道教科仪大师江至霖,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等。
道教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在道教丹道修炼流派中,青城山丹道可谓独树一帜。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称有岷山丹法,道士张盖精思于岷山石室中,而岷山第一峰即是青城山,历来是道教西蜀丹法的中心,并列青城山为可以合成仙药的名山。宋代青城山雷法盛行,神霄雷法创始人王文卿和弟子萨守坚都曾传法于青城山。南宋青城山道士朱梅靖习宝珠雷法,其传人有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青城山道士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是清微派第七至第九代宗师。
青城山现有道教宫观11座,常住道士150多人。著名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古常道观)、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乐山大佛:佛教艺术的瑰宝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这座大佛的建造始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
乐山大佛的建造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势汹涌,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惨剧。当地一位名叫海通的和尚,为了普渡众生,决定集资修建一尊大佛来镇住水患。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支持,开始了大佛的建造工程。经过90多年的努力,大佛终于建成,从此三江汇流处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座宏伟的石刻造像,更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大佛的头部、胸部和脚部都设计有排水系统,有效地保护了佛像免受雨水侵蚀。此外,大佛的双耳和头上的发髻也采用了特殊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这些精妙的设计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峨眉山:佛教文化的圣地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是四川省的最高峰。山势雄伟,风景秀丽,被誉为“蜀山之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峨眉山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
峨眉山不仅是一座自然景观的宝库,更是一座佛教文化的圣山。山上分布着众多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有报国寺、万年寺、清音阁等。这些寺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报国寺始建于唐代,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寺内供奉着千手观音像,每年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万年寺位于峨眉山山腰,始建于东晋,是峨眉山最大的寺庙。寺内有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高7.85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室内铜佛之一。弥勒佛像慈眉善目,笑口常开,给人以宁静和祥和之感。万年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
清音阁位于峨眉山半山腰,建于明代,是峨眉山著名的景点之一。清音阁附近有一座名为“白龙洞”的天然溶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被誉为“地下宫殿”。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佛教文化的神秘氛围。
除了寺庙和自然景观,峨眉山还有许多独特的佛教文化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峨眉山都会举办盛大的峨眉山佛事活动,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此外,峨眉山还有“峨眉山武术”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传承了千年的武术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四处古迹各具特色,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对水利工程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对宗教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游客,亦或是想欣赏自然风光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目的地。那么,你最想去哪一站呢?